江苏省国画院自1957年筹建,1960年正式建院至今,已经迈过了近70年的辉煌历程,在江苏省国画院的学术创建与发展历程中,江苏省国画院的前辈不仅创作出了一大批堪称时代经典的艺术精品,在美术史论研究及理论体系构建与拓展方面,也留下了许多具有经典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是交融互补、彼此促动的综合性学术追求,是艺术更新发展、历史沿革积淀的内源动力,也是江苏省国画院创作、研究走学术综合发展之路的一贯导向。1960年9月,在江苏省国画院首任院长傅抱石的带领下,以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开创了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此次写生紧紧围绕“中国画传统笔墨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随团画家们激情饱满、呕心沥血地创作了一大批既有鲜明时代精神,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作品。并于1961年5月在北京帅府园中国美协美术馆举办“山河新貌”画展,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就此开创了“新金陵画派”的辉煌局面。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省文旅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省国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组织了《长江春色图》、“水韵江苏”等大型主题美术创作的写生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江苏省国画院写生研究的整体艺术水准。鉴于此,“其命惟新铸丹青——江苏省国画院在职画家写生研究系列”旨在比较集中地展示汇报江苏省国画院各位在职画家写生研究的综合成果,从生活体验、专业实践与理论研究等不同角度,生动呈现各位在职画家勤勉耕耘、努力进取、传承发展“新金陵画派”其命惟新艺术精神的踏实作为,追求经典,科学创新,并以此为动力,继续奋发进取。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中说:“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古人将写生称之为花鸟画的别称,是花鸟画的一种表现方法和类型。黄筌“写生”,徐熙“没骨”,写生妙在赋色,没骨有生动之意。
当然现在讲的写生是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写生是到生活中去观察和体验自然万物,从视觉到心象,实现笔墨语言在画纸上的表现,由自然物象向画面语言的转换。
盐城写生(一)
68cmx14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盐城写生(二)
30cmx6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盐城写生(三)
30cmx6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盐城写生(四)
30cmx6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我们学习中国画一般都会经历临摹,写生,创作三个过程,循环往复,其中写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是由客观向主观转化的过程,由师古人转向师造化,“古人之法为用,造化之象为体”。写生过程可以印证从临摹中学习到的表现技巧在自然中的呈现,一方面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收集创作素材,另一方面也是锤炼自己的表现方式,提高观察自然的能力,经过反复的深入生活,写生自然,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在作品中体现自我的审美和个性。在写生中思考如何把握笔墨的效果,也为将来的创作作了铺垫,如同我们在建造心中的大厦,素材就是造房的各种构建,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建材,并掌握了建造的手段和方法,那才能营造出具有蕴含个人审美和艺术追求的大厦。
新疆写生(一)
40cmx40cm
纸本设色
2025年
新疆写生(二)
40cmx40cm
纸本设色
2025年
新疆写生(三)
40cmx40cm
纸本设色
2025年
新疆写生(四)
40cmx100cm
纸本设色
2025年
新疆写生(五)
40cmx50cm
纸本水墨
2025年
一般写生还是以客观对象为基础的,并进行主观的取舍,通过体验生活,观察和感悟自然,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连通起来,将生活中的丰富性,多变性通过笔墨来呈现。写生中我们要“知天、知地、知人、知物”,要感知四季的变化,地理环境的不同,人文的参与以及物象本身的构造特点,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才能充分表现自然中的生机和生意。
扬州写生(一)
30cmx4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扬州写生(二)
50cmx10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扬州写生(四)
50cmx3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近些年到了不少地方采风、写生,积累了一些创作素材,通过这些素材多少还是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情绪,这些题材的来源有近在身边的人、物、景,也有来自远方陌生的事、物,当然还有一些胡思乱想中产生的启发。有时觉得通过写生能从眼前那些枝头孤寂的飞鸟,天空飘忽的云彩,草原上奔跑的牛羊,角落盛放的野花中找到某个亮点,那个能触动自己的点,深入下去,开启心中的那扇门,那扇窗,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用笔、墨呈现具体的形象,由虚变实尤为重要,把那些打动自己的瞬间转化为一方空间的主角,只要能从中感悟到和自身情绪、想法相契合的事、物、景都是有意义的。
农家写生(一)
40cmx50cm
纸本水墨
2024年
农家写生(二)
40cmx7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农家写生(三)
40cmx50cm
纸本水墨
2024年
白马湖写生
30cmx6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另外,现在的摄影技术高度发达,图片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各种类型、题材都有,这些图片也可以作为我们写生、收集素材的补充,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图像,通过别人的视角来扩展自己的眼界,触发创作灵感。
写生是由外向内探索的一种途径,一个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挖掘出属于自身的那种感受并表达出来。
(文/张迎春,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画家简介
张迎春,1971年1月生,现为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创作研究所副所长,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作品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铜奖,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银奖,江苏省美术节银奖,首届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金奖,第二届江苏文华美术奖,第二、三届江苏美术奖,入选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