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一位跨界创新者的思维模式
曹俊的艺术创新之所以独特,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跨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后被分配到山东泰山管理处工作,每日勘察与记录泰山的山峰与土地。
这段科学训练背景使他在艺术创作中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他将遥感地质学知识应用于绘画创作,在谷歌地图尚未普及的时代,就将宇宙天体和浩瀚海洋呈现在画面上。他甚至学会在显微镜下分析颜料的矿物质,用遥感技术观察地貌,这让他观察与表现事物的视角和方法独树一帜。
《寻梦空间》局部
在创作“宇宙系列”作品时,曹俊基于科学观察的绘画与后来人类真实探索所见的宇宙面貌,相似度高达90%。这种科学素养与艺术表现的结合,使他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深刻理解之上。
曹俊认为,宋代画家“格物致知”的创作理念与AI的“数据暴力”存在本质差异。宋画笔墨中“毛”“涩”的质感,是算法无法复制的生命机理。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曹俊强调创作过程的人文价值,指出“马远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运笔状态,激活了前额叶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深度对话”,这是人类创造力不可替代的核心。
让世界看到中国美:曹俊的国际影响与教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