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王少桓·曲阜三孔圣迹写生 | 瞻圣人之表悟儒家要义,铸绘画之魂立文化根基

王少桓·曲阜三孔圣迹写生 | 瞻圣人之表悟儒家要义,铸绘画之魂立文化根基
2025-09-28 14:02:2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乙巳八月暑气未消,立秋过后仍裹挟着盛夏的炎热令人慵懒。有幸与中国书画报艺术家一行,赴曲阜拜谒圣人故里,执笔写生采风间,圣人遗风与千年文脉沁入心脾,燥热顿消,唯余满径清凉与满心荣幸。

1.jpg

孔子,春秋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他首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门下弟子三千,贤达者七十二人,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教化万民”“以礼治国”,曾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晚年归鲁编订“六经。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其言行思想成《论语》,这部典籍详述孔子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哲学,成为儒学经典,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有幸踏足圣人故里,儒学之风扑面而来,虽圣人已逝,其思想影响之深远仍令人惊叹。

孔庙:至圣之祀,建筑瑰宝。孔庙别称“至圣庙”,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经历代王朝扩建整修,终成如今14万平方米的规模。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仿北京故宫样式而建,可见其规格极高,沿中轴线分布九进院落,红墙环绕,四角设角楼。庙内共设殿堂、坛阁、门坊等建筑464间,尽显庄重恢宏。孔庙古柏参天,像威武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净土,也仿佛向观众讲述夫子为文化传播做出的丰功伟绩。观孔庙得以瞻仰夫子先师之表,一睹历代帝王追封之谥号。

探访孔府,可从中洞悉“家国同构”的长盛之理,这里不仅是孔子后裔的居所,更承载着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传承。真可谓游孔府而知家国兴邦长盛不衰之理。

拜谒孔林,仿佛能触摸到圣人遗留的气息。这片静谧之地是孔子及其后裔的长眠之所,置身其中,宛如在儒学的浸润下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深切感受千年文脉的厚重与绵长。

2.jpg

漫步三孔圣地,指尖拂过大成殿的雕梁,那斗拱交错间藏着“礼”的秩序;驻足杏坛古柏下,耳畔似闻弦歌不辍,那千年余音里漾着“仁”的温度;凝视孔府圣迹图的笔墨,那人物往来间显露出“和”的追求——儒家文化不再是典籍中抽象的哲思,而是化作可触、可感、可悟的鲜活存在,在碑碣的斑驳纹路里、在殿宇的恢弘规制中,静静诉说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传递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

这场“遇见曲阜”写生采风活动,远不止是视觉的饕餮盛宴:朱红宫墙映着黛瓦的层次,是“文质彬彬”的色彩隐喻;古木虬枝探向晴空的姿态,是“刚健有为”的生命写照;庭院的布置以及空间留白,更是“中庸之道”的空间诠释,它更像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当毛笔触碰宣纸的刹那,儒家思想与传统绘画的联结骤然清晰——可借“仁者爱人”的温润调和墨色,用“天人合一”的哲思置陈布势,让“知行合一”的坚守融入到运笔,让儒家文化的核心要义,真正成为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核与灵魂所在。

(文/王少桓

王少桓写生作品欣赏

1234...全文 9 下一页
关键词:王少桓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