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开幕。本次展览以贯穿中国艺术史的写意精神为坐标,汇集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特邀创作以及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美术作品,展出从古代艺术大师直至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计近600件,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装置、新媒体等艺术门类。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宣布展览开幕。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左中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赵聪,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主持。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家英分别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庞茂琨,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闫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王书平,宝丰集团董事长党彦宝,燕宝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边海燕,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杨雄,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华音,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李美娜,中国美术馆原常务副馆长马书林,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王胜利,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王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任徐红梅,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长郑光旭,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纪连彬,中华文教艺术基金会主席许伯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郭一东,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张祖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清华大学教授刘巨德,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骁勇,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何文清,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席何占福,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张望,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乌日切夫,中国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白海宁,北京市工商联商会副会长李明;艺术家、社会各界代表:苗再新、骆根兴、殷会利、陈坚、王克举、王小燕、黄扬婷、胡萍、李洋、牛克诚、叶南、龙力游、王珂、黄华三、高毅、岳黔山、袁元、夏荷生、肖立、刘罡、崔进、王绍波、王伟平、李雪松、康蕾、刘海勇、沙永汇、王海涛、张齐岩、李迅、周思旻、李永康、武定宇、石峰、孙震生、长海、张斌、郎钺、陈继龙、李军、徐展、赵晨、邸超等出席开幕式。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今天的展览是十多年来中国美术馆人与广大艺术家共同打造的中国写意展览品牌的延续。中国写意艺术是风格学、方法论,是文化观,更是价值观。中国写意艺术审美表现,创作过程、思想观念和形式特征,皆是中国特征的形象对应。今天我们鲜明而准确地在现实与抽象之间找到定位,目的不仅是开放,更在于建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体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今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要看到世界多元文化组成的生命体。因此写意也是开放的、延伸的,它不断拥抱发展变化的客观万象。中国写意品牌与墨韵文脉等品牌的构成相互关联,形成系列组合,而体现中华民族文明的连续性,向为中国写意作出探索和贡献的前辈艺术家和当代艺术家致敬。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致辞:
这个展览是继今年“人民必胜”展览之后又一个具有学术导向性的大型展览。之所以说它具有导向性,因为这个名字,贵在意,意对于从事绘画艺术的艺术家和爱好艺术的人大半都能够理解。用中国传统的解释是指具有表达意境、意蕴、神韵,超越了现实,表达了某种精神内涵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的审美理想、哲学精神等,非常具有包容性的意涵。我们在这里看到很多当代艺术名家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意,跟我们传统意义概念具有巨大的延伸和拓展,这是这个展览非常有意义价值的又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作品的展示交流,通过这个展览提供一种价值引领和意念引领,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美术创作、当下的美术创作提供一个非常有意义也具有启发性的价值导引。这是展览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地方。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这样一次跨画种,跨专业领域,围绕着中国文化命题艺术精神而形成的展览,在今天特别富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关于“意”的理论阐述、实践探索和文化传播,这些年在美术界已经越来越形成一种自觉。可以说,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美术工作者在文化上守正创新、以中华优秀传统为根基的自觉体现,也是他们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新时代、创作精品力作的生动实践。这个展览很好地让我们共同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经典致敬,更是得以相互交流、共同探索“意”的当代表达。今天我们更要从主体论的角度,感到对中国“意”的理解和今天的转换,就是在笔墨语言、油画形式技巧、雕塑雕刻方法等等具体艺术实践基础上,更多表达新时代的意象、意态和意境,这也是在展览中透出来的许多美术界同仁的共识。这方面我们立足文化的厚土,面向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恢宏气象,要用更多的丹青翰墨写尽新时代的意象和意境。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致辞:
此次展览以“贵在意·致敬经典”为脉络,巧妙将深厚的历史珍藏与当代创作并置对话,不仅展示了中华美学精神绵延不绝生命力,更凸显了美术馆激发艺术创作的驱动作用。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展览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与经典对话的宝贵机会。中国美术馆通过征集评选展示的机制,持续发掘培育艺术新生力量,这种对创作生态长期建设体现了国家平台对年轻人持续的关怀、关心,对艺术未来的深远谋划。同时,通过馆藏的研究、国际交流等方式,中国美术馆不断拓展写意精神的当代内涵,让中国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与时代的价值。它提示我们,中国艺术当代创新必须植根于自身的文化血脉,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写实传统的深化与转换。不仅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标识的艺术史语言体系,更能为世界艺术贡献我们独特的东方智慧。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致辞:
写意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离开写意就没有中国艺术和中国绘画。今天的展览就是弘扬和研究推广,发展传统写意精神盛宴,今天我们要守正创新,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其他民族也能够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都在做,这次是一个典范。今天到展厅一看,油画、雕塑还有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在写意,因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我们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这个心理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基础,尤其是有博大精深文化资源的支撑。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家英致辞:
这个展览给我们心中的那种感受,那种震撼,跟看别的展览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那种写意精神给我们的感染,它是一种精神的产物,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提倡所谓的写意精神,实际上恰恰是人的精神,既是画家自身的生命与人的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我们对自然,对生活,对世界的生命的一种体会,它的精神的一种表达,最终是通过我们自身对精神的理解而幻化出一种精神产品,它才有了意义。我认为写意分两个部分,一是广义的写意,一是狭隘的写意。广泛的写意就像今天的展览,是一个综合性的展览,但是这个展览充分体现了我们提到的写意性,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的写意精神,体现出了民族精神。这就是文化的一种力量。
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主持并致辞:
写意,是融入于中华艺术基因中的核心表达。它早已超越单纯的创作方法,成为一种审美理想,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哲学意蕴和精神内涵。作为国家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始终以守护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为己任。举办此次“贵在意·致敬经典”写意美术作品大展,目的就是聚焦中国写意精神,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实践,涌现更多时代精品力作;体现出新时代美术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本次展览汇集近600件佳作,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乃至装置、新媒体等各个门类,从三个维度呈现写意的魅力:第一部分是馆藏经典。从八大山人、石涛的笔墨风骨,到吴昌硕等近代大家的创新探索,再到当代艺术名家的传承之作,这些藏品串联起写意精神的历史脉络,让我们在经典的力量中感受到写意的精髓。第二部分是特邀作品。邀请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展出最新力作。其中不乏装置、新媒体等全新艺术形式。这不仅是对写意观念的拓展,更展现了传统美学与现代语境的碰撞融合。第三部分是征集作品。通过全国范围投稿,遴选的这些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对写意精神的理解与实践探索,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历史回望与当代探索并置;经典之作与艺苑新枝同台;跨界表达与国际视野共舞。这正是本次展览学术深度与包容广度的体现。展览不是要对参展作品贴上某种标签,而是以整体的面貌和具体的审视,带动美术界,共同深化对写意精神的探讨,高扬写意精神的思想引领与时代价值。写意,妙在于“写”,贵在于“意”!
开幕当日,举办了“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梳理写意精神的美学内涵,探讨当代美术创作的精神价值和审美品格。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有:清华大学教授刘巨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王胜利,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庞茂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人民日报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以及中国美术馆专家:研究部(图书馆)主任裔萼,展览部主任邵晓峰,艺术传媒推广部主任程阳阳,研究部(图书馆)副主任韩劲松。
展览现场
(来源: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