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土先生的墨兰,在当代画坛宛如一声幽谷足音,其价值不仅在于延续了文人画的笔精墨妙,更在于成功完成了这一古典意象从传统心性象征向当代精神表达的创造性转化。他的兰花艺术,是一座贯通古今的桥梁,让我们目睹了古老画题在新时代的绽放。
得仙之灵 方土 纸本水墨 100x25cm 2025年
方土对笔墨语言的锤炼已臻化境。他深谙“书画同源”之三昧,以篆籀笔法入画,中锋行笔,力透纸背。观其勾勒的兰叶,虽极尽飘逸舒展之态,却无浮滑怯弱,每一根线条都仿佛被注入了铮铮骨气,在提按转折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张力。其对水与墨的控制更是劲健,通过墨分五色的细腻层次,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兰叶的正反转侧与柔韧质感,更利用水汽氤氲的效果,将幽兰“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的不可捉摸之境,转化为可视的视觉通感。
富乐未央 方土 纸本水墨 100x25cm 2025年
在文化意象的开拓上,方土展现了一位当代艺术家的探索深度。他笔下的兰花,既承袭了“君子比德于兰”的传统精神内核,又超越了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的窠臼。传统如郑思肖画无根兰,以寄故国之思;郑板桥写兰,以喻清高之志。方土则赋予兰以更为饱满、雄健的当代气质——那是一种根植于艺术自信的从容与昂扬。方土能作丈二巨幅墨兰图,一傲前贤:饱满的构图、丛兰的聚散开合,构筑起一曲视觉的交响乐,兰不再是书斋中的清供,而是充满野性与生命力的自然颂歌。
深山忘岁月 方土 纸本水墨100x25cm 2025年
方土巧妙运用传统的“折枝法”与大量留白,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中,营造出空灵幽邃的意境。画面中的空白,并非虚无,而是“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哲学观照,是意境的延伸,是观者心灵得以栖息游弋的场域。同时,他又不着痕迹地融入现代视觉构成理念,物象的位置经营、点线面的关系处理,皆经过巧妙推敲,使作品在当代展厅的宏大空间中,依然能焕发出强烈的视觉张力与形式美感。
无我 方土 纸本水墨 100x25cm 2025年
将方土的墨兰置于中国画史的脉络中审视,亦甚见趣味。他直面宋元以来积累的深厚传统,其创作是一场与赵孟坚的清逸、郑思肖的孤傲、徐渭的狂放、石涛的奇崛的深度对话。他的艺术实践,印证了真正的传承是精神的延续而非形式的模仿,是在深刻理解传统精髓后,以时代的语言将其激活,让古老的兰魂在今日重新言说。在方土的笔下,兰花这一千年画题,依然能够生发出触及当代人灵魂深处的力量。
意静不随流水转 方土 纸本水墨100x25cm 2025年
(来源: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画家简介
方土,1963年生,广东省惠来县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影6年,1992年入职广州画院,历任专职画家、副院长、院长。2019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历任人物画所副所长、美术馆馆长。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总召集人,一级美术师。
2017年荣获“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擅长大写意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及实验水墨。主要作品入选8、9、10、12、13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多次参加各类学术邀请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举办个人画展10余次,出版个人专集20余册,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人物故事”“美术里的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