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黄阿忠·上海朱家角写生 | 画笔掠过石桥街巷,绘尽古镇的灵秀与韵味

黄阿忠·上海朱家角写生 | 画笔掠过石桥街巷,绘尽古镇的灵秀与韵味
2025-10-02 12:01:2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自打开始画画,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无法计算去上海青浦区的古镇朱家角有多少次写生,三十次、五十次?或者更多。我看着朱家角这一路过来的脚印、见证了朱家角的不断发展,陪伴着写生,让我爱上了这个古镇。

最早去朱家角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徐家汇西区长途汽车站坐"沪朱线",汽车哼哧哼哧开了半天,在尘土飞扬中到达这个古镇。那时朱家角没有像样的车站,只有几间房子作调度室和驾驶员休息的地方以及一个小广场。汽车在广场兜一圈,把车调头停在朝市区方向,等着下一班启运。

这时候的朱家角很“原始”,一切都是所谓的“落后”样子,但是幽静、清爽;镇上房子、石桥的结构很有特色和味道,那里的黛瓦粉墙、青石板路、石桥等很适合写生。第一次见到这个古镇,我就喜欢上了。

明朝的万历年间,朱家角开始建制集镇。可以看出当时的规划,根据河道的流向聚散、分合来安置房舍、道路、桥梁,并曲曲弯弯走过放生桥一直到课植园,这个安排蕴含了审美。“课植园”是一个园林,是马氏家族的私家花园,也充分体现儒家“耕读”的思想;曲径通幽处有一奔马形状的石头,好像是家族的标志,很有意思,园里还藏有祝枝山的字刻成的碑。也许,朱家角古镇还蕴藏着我尚未解读的各异其趣的文化内涵。

那年初秋,霜降已过,大雾弥漫,这样的天气是写生画画的好时机。想着到朱家角看看,无意间走到古镇边上漕港的水上贮木场。这里的圆木大概是浙江山区伐下的木头,连排成木伐后从水路运输到这湖泊中的。木排之间搭建木桥可以通行,还构架了简陋的木棚,那是看守木材临时的住处。大雾中这些木桥、木架、扶栏、木棚、以及水边柳树朦朦胧胧的构成,太有画面感了,色彩、色调高级,像是灰调子的苏派油画。

有时带着学生来写生,找空地一溜排排坐,画房子、石桥,或各自寻找角度画水、小舟、倒影。朱家角敞开胸怀和学生们相向,相互交谈;学生也不胆怯,技巧、功夫虽不娴熟,但能看得出这歪斜的线条中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黄阿忠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