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2025年10月1日-2025年12月1日
展览地点
昆明市官渡区永中路海乐世界LivingMall7楼B区(蔼若春对面)
郭仁海的血是绿色的
郭仁海从云南出走,去了广西。这事儿本是件小事,没多少人在意,也与“溃逃”和“前往应许之地”之类的概念没什么关联,可我却将其当成了一个大事件——因为我发现,他的出走意味着在我的视觉世界中冲天而起的那道云南南方的绿色屏障也被抽走了。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旁边,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凡是动我心肠的,让我的粗硬之心软化的,为我的多肉之心再造一颗心灵的艺术作品,我均会回报其一张笑脸,或一行热泪。多年来,郭仁海关于西双版纳的系列作品,已经逐渐变成了我心上的景观,是我精神的信靠和生活的美学,只要他和他的作品存在于从昆明通往天边的南方高速公路的旁边,我就会感到土地的结实、天空的蔚蓝和日常生活的妥贴,他的闪身离开,我至今没有回过神来。
2021年春天,在给画家陈流一幅关于圭山石林的作品配文时,我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景物不是重新发明的风景,绘画也不是一种需要以神之名反复发明的艺术——如果能将此取之于圭山野地上的小景印制在天堂公园的门票上,窃以为:“它所呈示的秩序、格局和人类重返源头时的景象,比多数反上帝的观念绘画更贴近天堂的本质。任何一种观念最终都要沦为荒草,甚至草灰,而这小景里的荒草,本来就是荒草,从画布上长出来,带着使命,直接就出现在神灵应许的位置......”这般话显然也适用于注释郭仁海的一幅幅作品,在对待万物的态度上,无论是万有,还是万无,郭仁海与陈流,眯起眼睛观看物种之时,一个用的是神灵的左眼,一个用的是神灵的右眼,他们都行进在无限接近事物真相的秘密小径上。北回归线以南的那片云南土地、雨林、寺庙、流淌云朵的河流、史诗、巫蛊、茶山、匿名之神、没有出处与去处的巨石…从来就是众多艺术家思想拓边和寻找神话符号的沃土。然而,这片隶属于孟高棉语系的土地,傣族人将其命名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这儿是人间天堂,但进入天堂的人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所以,入其门者并不多,前往那儿的人多数只能站在围墙外面,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与土地本身无关的创作,“先见之明”令其作品表象化,概念化和符号化。郭仁海无疑是幸运者中一个,土地神在点名时喊到了他的名字,原因很简单:这个从冰天雪地中一路南下的东北糙汉,他的心是软的,他知道敬畏,深知自己此行乃是朝圣而非征服,他只想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看见的并不想涉足那些看不见的。他非常明白,身体与心同时抵达才是抵达,而且他相信自己永远也不可能重新发明颜色与线条中的另一个西双版纳,神的事情不该自己去做。
正因为有着这种态度(观念),我个人认为,那片万物有灵并且保留了人类文明童年期记忆的土地之神赐予了他满腔绿色的血液,而他也因此得以好奇地接近那片土地上的一切通俗之物、直白之物和手边之物,不偷窥,不探秘,不猜度,什么就是什么,看见了,就画下来,用光世俗仓库中所有的绿色颜料。唯其如此,他的画作也才得以从世俗中跳脱出来——谁都知道,神性往往就附着在日常的具象之中,那些藤蔓、荒草和古树才是菩萨藏身的地方。只要我们仔细的去看,那些孰视无睹的俗物之上闪耀出来的光,也许才是贴心的光和画家本人艺术理想的光。
广西同样是一个绿色的理想国。2017年春天,应小说家东西兄之邀,我曾前往环江县进行过为期三天采风,我所看见的绿色,仿佛是喧嚣世界的反面上的绿,它们让那望不到尽头的峰丛既具有存在主义的品质,也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旨趣——每一片桑叶,每一丛幽篁,每一根荒草,它们就是它们本身,却又让人觉得它们也长出了人心,有了人的灵魂,令我如同在世界之内获得了又一个世界。回想起这段经历,再回想多年前在百色和桂林等地的漫游,我似乎明白了郭仁海的选择也许只是为了在绿色中再加入更多的绿色,有一种无穷无尽的绿色在召唤着他。因为他的血液是绿色的,因为他所见的天堂是绿色的。
(文/雷平阳,来源:艺数库)
作品欣赏
《傣家小景》
60cm×80cm
2021年
《狗看家》
40cm×40cm
2013年
《瓜前下》
60cm×50cm
2015年
《孔雀》
50cm×80cm
2022年
《孔雀飞》
50cm×80cm
2022年
《孔雀飞过》
70cm×80cm
2023年
《弩鸟》
70cm×80cm
2023年
《三个人》
40cm×40cm
2012年
《童梦》
40cm×40cm
2012年
《童年无忌》
40cm×40cm
2012年
《望云》
40cm×40cm
2012年
《雾山》
33cm×33cm
2018年
《乡间风景》
18cm×19cm
2017年
《小景》
30cm×20cm
2017年
《小镇》
19cm×19cm
2017年
《野景》
27cm×27cm
2018年
《野山》
26cm×26cm
2018年
《夜色》
33cm×33cm
2016年
《游春》
33cm×33cm
2013年
《指水问鱼》
80cm×50cm
2023年
画家简介
郭仁海,1974年生于山东,199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南方山水画派成员,湖南师范大学南方山水油画院研究员,北京写意油画院研究员,云南油画学会常务理事,70油画公社社员。
多年来,参加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青联、中国美协、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重要展览50余次,国家级展览获奖17次,入选省级展览多次,省级获奖10次,其中油画《野尿》获得“研究与超越一一第二届全国小幅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油画《绿色生活》获得“中国美协会员油画精品展”优秀作品奖(二等奖);油画《王老二的幸福生活》获得“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一等奖)等。另有作品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十届、十一届全国艺术节,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可见之诗油画展,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江南如画油画展等。出版专著《边缘表达》、《绿云》两部,公开发表学术性论文10余篇,作品刊登在国家级美术类核心刊《美术》《美术观察》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多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馆、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山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云南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深圳画院等机构收藏等等。2014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傣家》的实施完成,在2016年验收合格并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同时也被评为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2016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部项目:《句町文化遗产中的视觉审美元素及其当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