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而言,我更喜欢以一种外在的、陌生的、单刀直入的方式介入。
——应金飞
《折叠的空间》之一
纸本水彩
55x75cm
2021年
作为绘画来说,内容与形式孰轻孰重?我认为,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基本标准,就是你是否遵循内心而创作?我认为,没有人会过多地研究你作品的图释背景,首先感染观者的一定是作品的形式和精神。至少,我的方式是形式先行。之所以说“界”是因为每一种艺术类型或画种都有其自身的语境和审美系统。就我而言,我更喜欢以一种外在的、陌生的、单刀直入的方式介入。因为在我看来,形式和精神是我理解的创作规律的核心,从这个层面上说“界”是不存在的。
《折叠的空间》之二
纸本水彩
55cmx75cm
2021年
我不习惯用一种熟悉而又熟练的方式绘画,我不太在意画种的分界,以一种游戏状态涉及各个领域,但对于真正介入到该系统的审美体系抱有谨慎的态度,我喜欢以一种外在的、陌生的、单刀直入的方式介入。在我看来,形式和精神是我理解的创作规律的核心,所谓的无常为常,无界为界。
《折叠的时间》之一
纸本水彩
103x73cm
2021年
水彩是我绘画体系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寻找自己的方式,以一种自己擅长的近似“冥想”式的状态创作,并通过用心体悟和实验,从中找出具有视觉规律和精神价值的部分,来建构自己的绘画系统。无论以何种类型创作,我希望我的每一系列作品都具有“陌生”感。
《窥视者》
纸本水彩
55cmx75cm
2020年
这些都涉及与风格化有关的问题。对于艺术家而言,艺术作品需要辨识度,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忠实于自己心灵和独特感受的必然结果,当一个艺术家在思索自己风格的形成时,首先要明白:风格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模仿出来的,风格就是你这个人。它是艺术家对最具表现力的形式因素的提炼和强化而形成的,在艺术实践中,要细心体察那些体现自身感受的绘画语言在画面中的表现力,并努力将内心体验的造型语言发展,使之渐渐成熟。在探索性的尝试中,一旦它们自然形成作品的鲜明特征,作品的个性特征即随之而来,然而,风格并不是刻意追求就能实现的,应更多关注感受和表现的过程。
《似水年梦》
纸本水彩
180cmx148cm
2014年
如果一个艺术家需要自由地运用各种艺术系统或其他不熟悉的画种来完成作品,应当具备一些绘画艺术的规律性知识结构,就我个人的知识背景而言,需要对基础的理解和技术的沉淀。基础即绘画的基本规律,包括造型、构图、构成、审美等一般性内容,如何定义基础?比如不少人把造型能力作为基础一部分来理解,但什么是造型?能准确地把客观对象通过素描写生出来,但这并不等于你就拥有了造型能力,现代科技如照片等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你只是拥有客观再现能力而已。完整的造型观应该是通过学习来建构一个自觉的造型方式,具有主体再创造特性的谓之造型,当然造型能力也包含再现能力。我的各类创作都得益于我对于素描的理解和演绎,当你真正理解基础含义时,一切的艺术方式都会变得简单。
(文/应金飞)
作品欣赏
《残颜2011》
纸本水彩
26cmx26cmx25
2011年
《蔓珠沙华》
纸本水彩
100cmx150cm
2020年
《折叠的时间》之二
纸本水彩
103x73cm
2021年
《折叠的时间》之三
纸本水彩
103x73cm
2021年
《青色背景》
纸本水彩
55cmx75cm
2020年
《孤衾独枕》
纸本水彩
54cmx74cm
2020年
《透明手套》
纸本水彩
96cmx150cm
2020年
《香闻影落晓寒知》
纸本水彩
96cmx150cm
2020年
《浮生若梦之一》
纸本水彩
78cmx108cm
2015年
《镜花水月之二》
纸本水彩
103cmx103cm
2016年
《逆光的肖像》
纸本水彩
152cmx102cm
2016年
(来源:中国水彩)
艺术家简介
应金飞,浙江美术馆馆长,二级教授,博导,获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委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版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