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陈士斌:云起沪上,笔落山房——茂盛山房的油画棒创作之旅与艺术情谊

陈士斌:云起沪上,笔落山房——茂盛山房的油画棒创作之旅与艺术情谊
2025-10-04 11:42:1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这里的日子,时光是慢下来的。每日晨起,我便带着画板与油画棒出门——为轻便行装,特意舍弃了沉重的画箱与亚麻布画框,这看似简约的工具,反倒让我更专注于捕捉形色的变幻带给我的创作冲动。古建的飞檐在纸上勾勒出利落的线条,紫薇花的浓艳需叠上三层色彩才显鲜活,就连风中摇曳的竹影,都要趁其晃动的间隙快速落笔。每一划都蘸着山房的灵气,每幅画都藏着自然的私语。

山房的惊喜,远不止于景致。正餐时端上桌的中餐,却带着法式餐饮的精致章法,前菜、主菜次第登场,餐后的甜品更是点睛之笔。后来才知这里主打法式餐饮,这份中西合璧的巧思,竟与我四年前乘MSC邮轮,环球写生时的味觉记忆悄然呼应。比起过往我住过的写生基地,这般兼顾舒适与格调的食宿,让所有参与者都顿感环境极其优美和条件无比优越,使此次写生与创作顿感惬意,也多了一份压力。

16~1.jpg

活动一行人,左起为:李永泉、韩方春、陈士斌、高鸣、朱莉莉、赵东亚、刘红梅、王树文、颜春来、赵宝坤、宋永进、范江红、卡布

此次活动由韩方春召集,他是“写生中国”——中国写生俱乐部的主要创办人,又是现今的轮值主席。组织虽纯属民间,却影响巨大。学术主持是著名画家高鸣教授,山房也是他的写生创作基地,他谦虚亲和,在大家的画前提点一二,鼓励一番。晚餐后大家或围坐画聊,或站立院中讨论切磋,这份对艺术的热忱,如山房的暖阳般动人。高鸣创作的紫薇花系列,早已脱离写生之概念,进入到画面重构之高度。这对此次的写生活动,无疑增添了学术的纯粹。

17~1.jpg

围缸夜话,离不开写生与创作

离沪前的傍晚,我将画稿与画板及行李一并装箱邮寄,第二天上午一身轻装赴徐家汇与少年时的偶像——画家兼作家的民纪兄约会。几年前他从《大都市》杂志编审岗位上退休,我曾携妻专门乘1号线地铁去莲花站他的新家拜访,如今再叙,谈及此次写生见闻,念起少年学画的经历更觉亲切。难得的是老同学吴庆瑜从市区来山房看我,握别时我俩竟双双哽咽。晚上我还写了首顺口溜:

故交半世记初颜,艺术承传伴岁迁。七十描春心未老,青山踏遍写流年。相逢莫叹光阴促,且惜斜阳照鬓边。

而此行最难忘的艺术盛宴,当属中华艺术宫的中国油画学会30年展。我正在编写一本关于油画棒的书,为此曾多次请教上海艺术大家黄阿忠先生,此次恰在现场碰见并与他亲切交谈。上海本就是中国油画的发源地,站在这场展览中,那些关于从油画到油画棒材料的历史与未来,仿佛都有了具象的答案。开幕式之前,遇见久违的老师王克举、戴士和等先生,少不了亲切相拥、合影留念和依依惜别。

归程的东航班机上,我望着舷窗外的万家灯火,心中满是不舍。松江的晨雾、山房的紫薇、大家的交流,展厅的名作,都已化作滋养艺术生命的清泉。这场始于航班的旅程,终究在笔墨与情谊中,沉淀成最珍贵的记忆。或许正如窗外余晖下云卷云舒,艺术的追寻从无止境,但这段沪上时光,终将成为照亮前路的光。

文/陈士斌,来源:银帆美术馆)

速写欣赏

关键词:陈士斌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