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一场关于“懂”与“不懂”的思辨——姚鸣京谈高雅艺术与大众理解

一场关于“懂”与“不懂”的思辨——姚鸣京谈高雅艺术与大众理解
2025-10-05 15:25: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姚鸣京在谈及画作时,提出了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观点:当老百姓能真正看懂一幅画时,它似乎就失去了进入美术室与博物馆的“高雅”特质;唯有保持大众眼中的“不懂”,画作才算得上拥有高雅的属性。这番话虽听来有些尖锐,却在具体的画家与作品中得到了印证。 在美术室的陈列里,徐渭、石涛这类“高人”的作品占据着重要位置。

他们的笔墨意境深邃悠远,寻常百姓很难轻易领会其中的精髓,也正因这份“难懂”,让这些作品始终笼罩着高雅的光环。而郑板桥的画作,则与他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郑板桥爱画竹,更爱在竹旁题诗,一句“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将对老百姓疾苦的关切直白地融入作品中,任谁都能读懂其中的情感与温度。

只是在艺术层次的评判上,人们总觉得郑板桥的画与朱耷、石涛仍有差距——毕竟,石涛从不会用如此直白的方式,向世人传递这般浅显易懂的思绪。

姚鸣京的这番讨论,不仅点出了不同画家作品在受众理解度上的差异,更无形中勾勒出人们对“高雅艺术”的传统认知边界,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高雅艺术与大众理解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文/Deepseek,视频来源:真金书画分享)

作品欣赏

图片

女人体与猫

38cm×53cm

纸本水墨设色1987年

图片

青城后山五龙沟写生稿

59cm×83cm

纸本水墨设色2005年

图片

张家界写生稿

关键词:姚鸣京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