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当代油画创作领域,张少航的人物油画宛如一泓清泉,静谧深邃,又似一缕幽香,绵长隽永。他的艺术实践,并非喧嚣的风格宣言,而是一场沉潜于人性深处与绘画本体的朝圣之旅。在其笔下,西方古典油画的严谨法度与东方美学特有的诗意神韵,并非简单的嫁接或并置,而是经历了一场深度的内在熔铸,最终凝结为一种兼具理性深度与感性温度、既古典又当代的独特艺术语言。
《冬梅和大虎》2010年189X120CM
张少航的画笔,一端锚定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将形体结构的准确性、笔法的精细严谨化为创作的基石;一端深植中国审美基因,让“古朴凝重”与“俏丽灵动”的东方气韵在画面中自然流淌。
在他笔下,每一根线条都如精密经纬,勾勒出人物形神兼备的轮廓。这种严谨绝非刻板的复制,而是在东方“写意”精神的观照下,蜕变为“形似”与“神似”的有机统一。他笔下的人物,无论身处雪域荒原还是民族毡房,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始终是传递情感的媒介,让观者能从线条的起伏中,触摸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份技法与意蕴的熔铸,是文化精神的深度化合。他以西方技法为骨,注入东方审美之魂,让画面在古典写实的框架里,透出中国艺术特有的含蓄意境——如同一壶陈酿,在技法的醇厚中溢出文化的芬芳,于笔锋流转间扣动观者心弦。
《家规》2009年180X105CM
尤为引人入胜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金色、白色、黑色、红色——这几种看似有限的主要色彩,在他的调色盘上被赋予了无限的可能。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视觉元素,而是承载情感与象征的符号。金色的温暖辉光、白色的纯净空灵、黑色的沉静神秘、红色的炽热生命力,在画面上交织、对比、渗透,形成一曲和谐而富有张力的色彩交响。这使得画面凝重而不呆滞,强烈而不生硬,色彩的冲突在微妙的平衡中化解,转化为一种含蓄而动人的内在美。这种对色彩的高度提炼与掌控,避免了外露的戏剧性,转而追求一种更耐人寻味的内向表达。
《帕米尔小天使》2012年209X14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