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山东报道 金秋十月的泉城济南,趵突泉的清冽尚绕耳畔,大明湖的秋波未褪涟漪,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的展厅内已悄然铺展开一卷跨越四十载的艺术长卷。10月20日下午,伴着秋日暖阳透过玻璃幕墙洒下的斑驳光影,“世象心研——杨晓刚绘画艺术展(济南站)”在此正式启幕。
开幕式现场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东奇,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书坚,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张新文,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济南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雷杰,山东省委原秘书长雷建国,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一级巡视员程守田,省人民政府参事崔大庸,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思清,省委原副秘书长杜文彬,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查玉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董占军,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艺,山东南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纳新,省人民政府参事刘爱军,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王红勇,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志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总站党委书记、副站长何盈,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孙中亮,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旭东,省文旅厅副厅长王炳春,省审计厅副厅长李侠,省文联副主席于惠东,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盛夏,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元杰,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庆国,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王瑞,山东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于伟,山东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李晋,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申维龙,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李建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名誉院长孔维克,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尹永海,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王龙飞;济南市原副市长张宗祥,济南市委原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晓刚,济南市委原常委、秘书长蒋晓光,济南市委统战部原部长王拥华,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济南市文化和旅游联合会会长刘程华,济南市政协原秘书长郅良,济南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岳绍红,济南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齐怀栋,济南市公安局原政委徐春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波,济南市文联主席张望,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行政负责人徐琳等省市领导、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珂,南开大学教授李军,中国嘉德助理总裁贾云涛,《马术》杂志创办人及总监李艳阳,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于国清,安徽美术出版社社长王训海,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等省外嘉宾,以及省内外美术界、新闻界、教育界、收藏界的300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
马驰、卢禹舜、刘万鸣、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岳海波、杨晓刚先后致辞。
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致辞
作为杨晓刚的大学同窗,马驰的致辞充满深情。他回忆了与杨晓刚的求学时光,指出展览中的多件作品是他们在校上课或外出写生时完成的,并称杨晓刚入校便展现出速写、素描和中国画方面的扎实功底。此次展览脉络清晰,完整呈现杨晓刚自少年时期至今四十余年不同阶段的作品,尤其凸显其大型主题性创作的突出成绩。他同时祝福杨晓刚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再创佳绩,为山东美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致辞
卢禹舜在致辞中指出,“世象心研”四字,恰如其分地总结了杨晓刚多年来的艺术旅程。展览系统呈现杨晓刚四十余年来对艺术的虔诚执着,以及传统笔墨精神与时代审美理想高度融合的创作脉络。展现了杨晓刚在守正创新理念影响下,将速写的敏锐、素描的扎实与中国画的笔墨精神的紧密融合,形成的兼具造型力度与人文温度的独特语言,彰显出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指出,展览是一位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生活、照见心灵,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的艺术家的全景式回望。在致辞最后,卢院长勉励新时代创作者面对当下社会语境,创作出更多兼具东方意蕴与现代张力的优秀作品,以此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在致辞中表示,与杨晓刚相识多年,在艺术探索道路上有着深切的共鸣。他指出,杨晓刚的艺术风格始终在形与意的辩证中寻找独特表达。在深厚的家学影响下,浸染在济南悠久的自然历史文脉中,同时深受山东优秀前辈艺术家滋养,以及系统的学院派美术教育,使其创作不是简单的客观再现,而是对物象内化的提炼与对神的寄托。并认为此次“世象心研”的展览主题,是其多年来创作的凝练表达,将少数民族同胞的质朴纯粹、时代楷模的坚毅品格、重大历史题材的雄浑气象,熔铸为独具个人标识的艺术语言,彰显了艺术家应有的人文初心。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岳海波致辞
岳海波作为杨晓刚的启蒙老师代表进行发言,以朴实话语讲述了与杨晓刚的深厚师生情谊。他回忆,杨晓刚青少年时期便在父母殷切期待下跟随自己学画,其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与艺术语言风格的追索,也为自己带来诸多能量。他用“自然流畅、深沉厚重”概括杨晓刚的艺术风格。
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刚致答谢辞
杨晓刚深情地讲述了自启蒙至今的艺术探索之路,尤其对所有给予帮助、支持与鼓励的嘉宾、师长、朋友、家人表达了感谢。杨晓刚回顾,艺术启蒙时期父母给予自己的关爱与关怀,使他有机会与艺术结缘,从此踏上了这条道路。从最初的学习到形成个人独特艺术风格,每一步都凝聚着恩师们的培养与爱护。他坦言,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各方的支持,才得以在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中一直坚守。分享中,杨晓刚着重表达了感恩之情。他动情地说,一路走来,离不开挚爱亲朋的认可,师长们的悉心教诲,朋友们的鼓励,更少不了家人始终如一的理解与支持。这些是他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他表示,未来将怀揣这份感恩之心,继续在艺术领域深耕细作,创作出更多富有温度和深度的作品,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岗位上策划高质量的活动,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捐赠现场
开幕式上,杨晓刚向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捐赠了作品,徐琳为其颁发收藏证书。
展览启幕
开幕式最后,杨东奇、王书坚、张新文、刘万鸣、卢禹舜、唐洲雁、雷杰、程守田、何思清、张宗祥、王炳春共同为展览启幕。
毛馨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山东电视台毛馨主持。
据悉,此次展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承办,山东画院、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协办。展览以“世象心研”为核心理念,通过“学院筑基——从蒙养之笔到心迹溯源”“观世探微——过程中的意义生产”“聚光成境——笔墨与时代的共振”“象外之维——可能与更多的可能”四个单元,展出杨晓刚自1985至2025年间创作的速写、素描、国画作品59件,各类小稿28件以及丰富的文献,完整勾勒了其启蒙、求学、创作等不同阶段的创作脉络与艺术成就。
嘉宾合影
杨晓刚作为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创作以现实主义为底色,在几十年艺术实践中淬炼出独特的现代水墨叙事风格。他的创作始终保持双线探索:一方面以细腻笔墨聚焦彝族、藏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尽显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以恢宏视角深耕重大历史题材,塑造时代群像,《强国梦》《民国大先生》《南渡北归》《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代表作,深刻彰显中国人的精神风骨。展览中,入选多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经典力作与近年探索新作交相辉映,完整呈现其从人民到国家的历史叙事,以及对水墨人物画古与今、现象与本质的持续探索。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9日。作为济南秋日重要的文化活动,展览不仅为市民提供近距离感受高水平艺术创作的机会,更将为山东地域艺术生态繁荣注入新活力。
展览现场
来源/中华网山东 作者/周龙
摄像、摄影/袁少帅 张赫宇 李建龙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画家简介
杨晓刚,山东美术馆馆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二级岗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美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济南市政协常委、山东中国统一促进会副会长、2019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
作品先后入选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