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综合材料作品,是最动人心魄的人文呐喊。四年磨一剑,他像守拙的匠人,在画布上与材料对话。那些混合了岩粉、陶土与金属碎屑的肌理,时而如秦岭深处的苔藓石痕,时而似渤海之滨的潮退沙纹。《莲与陶罐》中,他以赭石色陶土铺就底色,再用松节油调和的岩粉层层叠加,初看是苍茫山野,细看却在肌理褶皱间藏着村落的剪影——那是他在太行山区写生时,见山民与山石共生的触动。这种将自然肌理转化为情感符号的笔法,暗合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意趣,却又以当代材料语言,唱出对天地人文的敬畏。
《莲与陶罐》布面油画60×72cm
油画创作里,宋克的色彩是有筋骨的。人物画尤见功力,他笔下的人物从不是简单的形象复刻,而是从“色潮”中提炼出的精神肖像。就像顾恺之“迁想妙得”,宋克在写生时,总在人物的眼神、手势里捕捉独有的生命气息,再以精准的色彩块面将其定格。《老人像》中,笔触如奔马脱缰般洒脱,老人的五官在厚重色块中透出筋骨。蓬松的白发以枯笔横扫,钛白中混着少许灰调,恰似寒林雪霁的苍茫,又藏着岁月磨洗的温润。红衣以厚涂的朱红为底,再叠染两层橘红提亮,边缘处轻扫些许镉红,既见色彩的沉实厚重,又有光泽流转其间。这般浓烈又不失沉稳的红,让人恍然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既如秋山层林尽染的磅礴,又似残荷经霜后的炽烈,在白发的素净与群青的沉静映衬下,生出山河含韵、万象归真的美感。
《老人像》布面油画60×50cm
“行万里路”是宋克艺术生命的底色。他的足迹印在江南的雨巷、塞北的草原,也留在东海的礁石旁。每到一处,他不急于动笔,先静坐观察——看晨雾如何漫过稻田,听晚风怎样掠过屋檐,待物象在心中“过滤沉淀”,才将其转化为笔触与色彩。老屋檐的青瓦用浓淡不一的灰调表现,瓦缝间的野草却以鲜亮的草绿点染,那是他在古村见春雨后野草破瓦而生的顿悟:自然的生机,原是最动人的艺术语言。这种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再熔铸个人思考的创作方式,恰如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艺术修行。
《老屋檐》布面油画80×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