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里光阴惊晚秋,
无端薄念上孤舟。
举杯欲语蟾光冷,
一任乡愁逐水流。
忽然想起不久前的长沙之夜。信步穿行于几条幽深巷陌,虽只是浮光掠影,却仿佛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一种植根于日常、却又超越凡俗的文化品致,别饶隽味,生机勃勃。尤其那扑面而来的辣味,是长沙最炽烈的问候。它不单是舌尖的灼热,更是一种弥漫在街巷空气中的烟火之气,瞬间唤起了游子心底的亲切。这辣,是地域的性格,是湘菜文化沉淀的厚重底蕴。脚下青石台阶被岁月磨蚀得温润如玉,映衬着门额、檐角上栩栩如生的砖雕石刻纹样,无声诉说着千年文脉的绵延传承。而最动人的,是这“辣”的情致已深深融入百姓寻常生活,淬炼成一种“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生命哲学。它“辣”出了湖南人骨子里的那份傲岸与自信,“辣”出了湖南人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刚健。

见一小馆挂了几幅国画小品,第一印象是安静熟练,含情抒怀。虽非名迹,却在畅神中自有笔趣。丹青存雅意,笔墨见风流。大概这便是雅俗共赏之境吧。在街巷中得见如此可赏之作,实属难得。我常说中国书画就是一座摩天大楼,添砖加瓦才是成功的标志。想今日巷中所见画作,或为小写意之率真,或为没骨之渲染,或为白描之流畅,或为泼彩之天成……不也是对“以理法取正,以神趣为归”、重心灵抒写的理解与追求么?不也是为中国书画添砖加瓦之为么?众所周知,书画之路本是寂寞而长长的小路,途中必会遇到种种困阻。初学常感茫然,不知路在何方,继而是放也放不下,想丢却又丢不掉。此时,无所适从的尴尬,着实令人烦躁,甚至有所失望。今日巷中所见画作,岂非作者历经徘徊后,于寂寞之中日课不辍、默然耕耘之果?其为理想艰难前行,迷惘之后更见坚韧、执着与坚定。此般赤诚,此般热爱,此般锲而不舍,不也正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映照么?思之,敬意油然。当今常论文化自信,何谓自信?我从这巷间守正创新、承古开今的小幅画作里,窥见了湖南画家笔下那份自信。
返至宾馆,乘兴得五律一首,以表敬意:
春盛万花开,
云青百鹤来。
耕耘承史脉,
笔墨寄情才。
锦绣倾心绘,
梅兰执意栽。
人生怀大志,
缓步上高台!

适见友人微信中感慨:“人生有两境界,一曰知道,明白所求;二曰知足,知足所有。”我自忖,二者皆得。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有一种公平是可期的:你所从事的事,恰是你所深爱、所求索、所梦想,乃至信仰所在。这是一种幸运的公平,我得之,故我知足。与诗文书画相伴,我得到了我的快乐!有时看似失去了很多,承受了许多,或似从高峰跌入低谷,但我知人生本无坦途,这些都是有所获、有所成的必经之路。

一路走来,也使我悟得许多……
我悟得失去中的苦涩也有甜蜜;
悟得无助时的奋斗更弥足珍贵;
悟得心怀敬畏才会去奋进;
悟得阻力实为前进的动力;
悟得踩下绊脚石便可为梯;
悟得成功的捷径在于坚持;
悟得唯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悟得倍加珍惜才可以拥有;
悟得梦里路再长也不会留下一个脚印;
悟得名位或可被夺,然本领无人能夺、无势可挡;
悟得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幸福真谛!
在此,我感恩师长们教诲培育;感恩兄长们扶助支持;感恩当年的单位给予机会和平台;感恩一路上曾同行、曾搀扶的兄弟姐妹。当然,也要感谢曾经遇到的某几位,是他们竭力逆推,迫使我不得不放弃既有、逆风而行,选择了这条耕耘传统文化艺术的路,自此与世无争,将光阴与精力投入到另一项更值得的事业,才成就了今日手中这一部厚厚的诗文书画集。我深知人生没有等来的精彩,只有拼出来的辉煌。
情之所至,赋诗以抒发:
丹枫似火映残阳,
银杏流金遍地黄。
凝目捻须观暮色,
举杯邀月揽秋光。
吟诗入卷情商起,
把盏倾觞兴致扬。
沉醉谁知何日醒,
痴心不逊少年郎。

年轻时,曾用楷书抄录过一段名言挂在书房:“事当三思,惟恐忙中有错;气能一忍,方知过后无忧。道理服人,哪怕英雄似虎;律条不犯,说甚官法如炉。此刚柔中正,持家之良方也。”一路风尘直到今天,终得真切体悟其理。闲时多了,读书愈广,思虑更深。艺术专业本无天花板,课题浩渺无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一猛子扎进艺术海洋,数十载奋力游弋,仍未触岸;竭尽气力下潜,亦未探底。这或许是“艺无止境”之谓吧?然仍想再出本画集,出本文集,出本诗词书法集。虽底气不足,诚惶诚恐,但总是还有那么一份冲动。我深知美不可穷尽,永远发掘不完,我知道艺途从来不论出身,只问赤诚。唯有踏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无愧此生,便足矣。
乘兴再得七律一首抒怀:
诗文书画但寻根,
把酒从容笑举樽。
邀月诗情添玉律,
挥毫墨韵觅灵魂。
逍遥慢步知长路,
坎坷轻扶感大恩。
得意山川深谷远,
风霜雪雨有乾坤。

画画,写字,赋诗,填词,撰文,人不管冠以任何头衔,最终要靠作品说话。沉潜下去,做好作品,方是根本。名与利,人所共求,唯有过硬之作,腰杆方能挺直。而今已是花甲之年,到这个年龄,思虑何必过繁?衣食俱足,安康无恙,以书画为乐,乐在其中,写心写情写志,顺势而为,无拘无束,物我两忘,当是我们这个年龄应有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境界。刚完成一幅画,并即兴填词一首:
《清平乐·老君山》
重峦叠嶂,
雾霭青峰上。
紫气东来云海荡,
道法自然心旷。
谁知岁月如飞,
行囊空载而归,
感悟人生似梦,
无为即是天机。

当我一鼓作气墨写词稿时,却发现墨迹已与往昔不同,笔底毫端浸透着湘江北去的氤氲、太行南行的风骨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原乡虽在故土,而精神归宿,竟散落在所有与笔墨相遇的时刻。
(文/彭利铭 来源:5A画廊)
山水画作品欣赏



















































自作诗词联
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家简介

彭利铭,1965年生于湖南涟源,长于京城,少时受中央文史馆前辈指点学习书画,后师从欧阳中石教授。历任第八届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五、六、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四、五届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多次搭载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多幅作品收藏或装饰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京西宾馆、中国文联大楼、北京市委、市政协等重要场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作品经常参加全国性大型展览。2019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应有关部门邀请,为天安门城楼大厅创作巨幅山水《大美中华》。三十余年来,热衷于美术评论、书画宣传、活动组织策划工作,曾为近百位书画家撰写评介专题或画册后记,策划了百余场有影响的大型书画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中国艺术报》等开设评论专栏,现有千余篇、百余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全国各大报纸杂志上,其中《齐白石如何吸引世界关注》一文,入选中国高考9分考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文艺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鉴藏》杂志等都曾多次专版或专栏介绍其艺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