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和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中国当代写意花鸟画的革新之路中,吴冠南以六十余载笔耕不辍的执着,走出了一条“以传统为根、以创新为魂”的艺术坦途。从《芥子园画谱》的启蒙到吴昌硕、黄宾虹笔墨精髓的滋养,他未曾困于古人的范式牢笼,反而以“独辟蹊径”的原创思维,在传统与当代的夹缝中开辟出一片兼具古雅与锋芒的审美疆域。他的作品如同一股奔涌的活水,既承载着本土文化的基因密码,又涌动着不受束缚的生命张力,那些看似随心挥洒的笔墨与色彩背后,藏着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追问,对自由精神的执着求索,更藏着对民族文化尊严的坚定守护。

花卉册页 40×35cm 2024年
吴冠南对传统的敬畏,从来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刻,而是深入骨髓后的创造性转化。他深知“传统要在范式之内力求极致”,这份清醒让他在研习先贤时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幼时临习颜鲁公楷书与《石鼓文》的功底,化作他笔下每一根线条的筋骨与韵律,无论是枯劲如老藤的枝干,还是灵动如流水的花叶,都饱含“一波三折”的书法意趣,既见吴昌硕式的沉郁浑朴,又含黄宾虹般的笔墨层次。他大胆消解山水与花鸟的边界,将山水画的章法与笔法融入花鸟创作,让笔下物象兼具“灵逸舒酣之趣”与“沉厚浑茫之境”,摆脱了传统花鸟画偏重轻灵的局限。题跋与笔墨、色彩的浑然一体,字随画势、笔意相通,真正践行了“书画同源”的古老命题,于散淡中见法度,于率性中藏匠心。

花卉册页 40×30cm 2024年
吴冠南最具革命性的探索,始于对“水墨为上”千年传统的颠覆。他坚信“人品雅,即使全用色彩作画也雅”,大胆将墨视为众多色彩中的平等一员,确立了“色即是墨、墨亦是色”的全新观念。他创造性地将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彩转化为“破彩”,以书法笔意为魂,通过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的技法交融,让朱红的热烈、石绿的清雅、金色的璀璨在宣纸上自然渗化、相互成就,形成“古艳新境”的独特效果。这种色彩运用艳而不俗、浓而不滞,比刘海粟的写彩更彻底地贴近心灵表达,既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色彩桎梏,又守住了文人画的古雅风骨,使雅墨与艳色的尖锐冲突在书法笔意中求得内在统一。

解构一 180×45cm 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