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创作过多次的主题,如何超越过去成为张永海面临的最大难点。“你不能再重复过去,”张永海坦言,“这次我用大写意的手法,用强烈的黑白灰对比手法。”他追求在浓淡墨色的强烈对比中,制造一种视觉张力,彰显中国画绘画笔法的力度。
他的创作方式也极为独特——不作草图,即兴挥毫。“我喜欢一种即兴式的创作,一种陌生化的体验感。在画的过程中,当觉得先生是这个动作,应该是这个笔墨的时候,那个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最能彰显写意精神。”这种创作状态让他能够捕捉到最鲜活的艺术瞬间,将内心的情感与灵感毫无保留地倾注于绘画笔法之间。


张永海在创作中
“敢于动笔绘制四人同框,是源于心底的崇敬。”张永海说,这四位先生是福建二十世纪艺术界公认的巅峰人物,在绘画、书法、篆刻领域各有建树,更以深厚国学修养成为文人书画家的典范。
令人遗憾的是,四位同代名家虽有交游赠作的佳话,却未曾留下一张真实合影。而《三山四先生》以艺术之名填补了这一历史缺憾,让后人得以窥见四位大师同堂的动人景象,更以“群贤同框”的意象,诠释了闽都文脉“薪火相传”的深意。
潜心解码:四先生的艺术风骨
要画好四位先生,必先读懂四位先生。在张永海心中,每位先生都是一部厚重的书籍,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与人生智慧。“他们四位都极具风骨,且国学修养极为深厚,这是他们共同的艺术特质。但他们的成就远不止于技艺层面的高超,更在于其作品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张永海如此总结。
在此共同基调下,四位先生又各放异彩。陈子奋被公认为“白描圣手”,其线条如金石镌刻般刚劲有力,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他性格豪爽,培养了大量弟子,展现出“桀骜不驯的气质、博大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艺术格局”。

《花鸟图》陈子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