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水墨书——杨明义的字”11月23日将在苏州开展

“水墨书——杨明义的字”11月23日将在苏州开展
2025-11-21 10:30:0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水墨书——杨明义的字

展览时间

2025.11.23—2025.12.14

展览地点

长川美术馆

(苏州市吴中区田上江路105号A3)

主办单位

苏豪文化创意园

承办单位

长川美术馆


某日,于沪上书法篆刻家陆康先生府上,看到墙上对联:“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为著名画家谢之光先生所书,写得天真烂漫,洒脱自然。我看得出神,总觉哪里有点不对,笔墨氤氲,出其不意,莫非纸张有奥秘?主人告知我,当时谢老取毛巾沾清水,在宣纸上随机寻找点位拍打,于半干半湿之际书写,所以我看到的这些文字的笔迹有意外之趣。水、墨、纸,在相互作用时稍微做一点“小动作”,作品气息就随之一变,这就是中国水墨之妙,其实也体现了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

画家杨明义先生,出生于水乡苏州,早年以水印木刻版画名世,后专事水墨画创作,开水乡绘画的新面,不知何时起,他画面中的落款文字跑出来,变成了一幅幅独立的文字书写作品。版画、水墨画、书写,三者在创作过程中,都离不开至关重要的媒介——水。如何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把纸喷湿到恰到好处,杨明义是有经验的。他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没有现成的喷壶可用,只能用“DDT”壶来替代。有时他印版画直至深夜,第二天清晨,邻居便前来询问:“你们家蚊子臭虫这么多,喷了一夜‘DDT’啊!”杨明义将宣纸喷湿润这一习惯,从版画创作延续到了水墨画,又延续到了他的水墨书写之中。可以说,杨明义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法。

1996年,我踏入出版业,就职于古吴轩出版社,古吴轩在书画出版与书画收藏的互动方面独具特色。记得当时社里的会议室中,全套的红木家具尽显古朴典雅,四周皆是玻璃橱窗,挂满了名家真迹。橱柜之上,一圈名家书写的“古吴轩”匾额熠熠生辉。开会时,望着这些匾额,真是一种视觉享受。同样斗大的“古吴轩”三个字,仿佛是各位名家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PK”。其中很多书迹出自画家之手,刘海粟、李可染、吴作人、陆俨少、张辛稼、谢稚柳、赖少其、程十发等等,个个有功底、有笔力,且面目清晰,自成书风。业界说到“画家字”,似有贬义,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书法鲜活的样子。历代书法的书体流变,如果从视觉角度看就是“造型之变”这方面,画家是敏感的。

杨明义从小好古,钟情篆书,喜爱青铜器上的金文,这些字奇特而神秘,让他诧异又感动。画面上用篆书落款应该是少见的,可以看出杨明义在创作之初就不从众,同时也是基于他对篆书造型之美的敏锐度而形成的独特表现。

近年来,我比较关注中国传统的文字资源,觉得其中有很大的创作空间。2017年夏天,我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意外看到了一张长卷《萧子良(篆隶文体)日本镰仓抄本》这个长卷记录了龙书、古文篆、龟书、云书、蝌蚪书、象形篆等四十三种书体。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的创造力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些被忽视的文字资源值得重新发掘。从汉代的“鸟篆”到魏晋的“飞白书”,从佛经抄写中的“云篆”到民间道教的“符箓文字”,中国书写文化中一直存在着大量未被充分重视的变体书写形式。这些书写往往与宗教、民俗或实用功能相关联,因不符合文人书法的审美标准而被视为“非艺术”。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书法与绘画的边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模糊与重构。那些历史上被视为边缘、另类的书写形式,恰恰可能成为当代创新的源头活水。

当一位深谙水墨之道的画家将篆字从画面的附属地位解放出来,赋予其独立的艺术生命时,就会构建出一个既非纯粹书法、亦非传统绘画的中间地带在书法史上,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构建的审美体系长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正统地位,后世书家多以追摹这些经典为能事。杨明义的水墨书写首先体现为对传统书法经典叙事的自觉疏离。他的突破在于将篆字视为一种视觉造型元素而非仅仅是一种书体,这使得他的书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杨明义的书写接近一种视觉构成实验,他笔下的文字造型往往打破常规比例,夸张某些部首,压缩其他部首,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这种处理方式让人联想到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字体变形手法,但其内在逻辑却截然不同——杨明义的变形始终保持着与汉字造字原理的对话关系,而非纯粹的视觉游戏。那些在传统书法中必须严格遵守的笔顺、结构规则,在他的笔下变得富有弹性,呈现出一种介于文字识读与抽象表现之间的独特美学。这种自由度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明义将水墨画的创作方法移植到书写过程中。选择湿润的宣纸这一介质绝非偶然——它改变了毛笔与纸面的接触方式,使得墨色的渗透、扩散变得难以精确控制。在这种半失控状态下,线条边缘产生微妙的晕染效果,有种“金石味”还形成了“书写中的绘画性”。同时,让水墨材料本身的特性参与造型,创造出了传统书法中罕见的视觉质感。杨明义这种对材料主动性的尊重与利用,与现代艺术强调媒介特性的理念不谋而合,却又根植于中国水墨艺术的深层逻辑。

杨明义先生的书写方式是个体的、个案式的,也是个性化的,只能有一不能有二。但要做好这个“一”是不容易的,2016年,杨明义在香港办了一个“百里挑一——杨明义书法作品展”,展览画册开篇部分展示的就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废书图片。我想,既然杨明义的“水墨画”已然深入人心,认识他的“水墨书”自然也没有障碍。我愿意称杨明义的作品为“水墨书”,因为这个江南人写出的字中墨色水分充足,够“水”呀!诗人画家车前子为杨明义写过一篇文章《写意字》,本文的题目叫《水墨书》,两篇文章似乎可以相参阅读。

周晨

2025年10月

作品欣赏

桃花源69cm×35cm

空白图.png

鱼乐70cm×45cm

空白图.png

江浸月70cm×34cm

空白图.png

平安竹70cm×35cm

空白图.png

德乃大26cm×35cm

空白图.png

小桥流水人家35cm×137cm

空白图.png

寿69cm×44cm

空白图.png

枫桥夜泊诗122cm×70cm

(来源:长川美术馆)

画家简介

杨明义·苏州个展 | 画笔丈量了千年水墨的经纬,在宣纸上晕染出整个江南的倒影

杨明义,出生在江苏苏州,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后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吴冠中称杨明义为“创新派中国画家”,黄永玉称赞他为“在森林中发现金鹿的人”。

1982年作品《江南渔村》《白兰飘香》入选中国首次赴法国春季沙龙画展,1989年他创作的水墨画《杭州西湖》被选印成特种小型张邮票在华盛顿举办的二十届世界邮政博览会和中国杭州同时发行。并先后获得“中日书画交流展金奖”“20世纪亚太艺术大展银奖”“世界华人艺术大奖”,2000年又获美国亚太艺术中心颁发的“20世纪艺术贡献奖勋章”,获“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并把周庄介绍给世人,被评论界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获得周庄荣誉镇民的称号。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江苏省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帝国博物馆等诸多中外美术馆、美术学院和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夫人及社会名人等私人收藏家收藏了他的作品。2006年4月15日,在法国朗布依埃市博物馆举行的“巴黎·中国美术周”开幕式上,杨明义代表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把他的江南水乡作品送给巴黎朗布依埃市市长。2008年《姑苏瑞雪夜》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经法国美术家协会严格评选荣获特别独立艺术家大奖。并将此画捐赠给自己的家乡苏州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0年荣获艺术之巅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2018年获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和文联颁发的最高艺术成就奖,2020年获得法国巴黎艺术学院ESLAP学术委员会严格评选的终身艺术成就勋章。自1989年起,杨明义曾出版《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大义》《杨明义的艺术世界》《苏州渔歌》《杨明义画周庄》《绝版的江南》《江南百桥图》《杨明义写生作品集》《水墨水乡》《近日楼散记》《“叶茂”杨明义书法集》《诗画江南》等四十余集。

(责任编辑:苏羽佳)
关键词:杨明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