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袁玉堂·水彩绘崂山 | 一生一画一座山,用数十年坚持守望心中的热土

袁玉堂·水彩绘崂山 | 一生一画一座山,用数十年坚持守望心中的热土
2025-11-21 17:35:0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01

从工人到大学艺术学院创作中心主任的耕耘者

在上世纪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学毕业就业的几率仅占百分之四的条件下,袁玉堂有幸于1968年到青岛东风化工厂就业,成为一名学徒工。因为此前喜欢画画,并拜著名水彩画家邓延涛学习绘画,所以打下了较好的绘画基础。

当学徒期间,被发现具有画画的才华,被调到厂部搞宣传,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写写画画的工作为他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期,在邓老师的教导下从素描开始,然后学习水彩画,积累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创作经验,获得了较好的绘画成绩,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1972年袁玉堂被选调到青岛第二十中学任美术老师,后又调到青岛第十一中任美术老师。专门从事水彩画研究与创作。

因擅长体育方面的各项运动,期间还担任过体育老师,如今他健硕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与他一直坚持体育锻炼有极大的关系,也是能够支持他常年奔走于山海之间写生采风活动的重要因素。

1982年袁玉堂到青岛教育学院美术专业进修,当年,他成为第一批破格获评中学高级教师的人员。1987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2年调入青岛工艺美术学校,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高级研修班。2001年底,青岛工艺美术学校与青岛科技大学合校,于2002年任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创作中心主任。

荣誉证书

1.水彩画写生作品《石臼港晨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2.《岁月》、《崂山北九水》分别入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

3.《回春》获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金奖。

4.《崂山北九水》获全国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美展铜奖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

02

从城里的“名画家”到扎根崂山成为“山里人”

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是中国道教名山、旅游胜地。崂山道教属全真清修派,注重修性炼命与养生之术,不尚斋醮科仪。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我国七大名山之一。

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方士、道人于此修炼,邱处机等在此留有遗迹。该教派肇兴于唐代,宋太祖敕建太平宫、太清宫等道观。《齐记》中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描述。金元时期邱处机三次赴崂山传道,形成“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格局。明代太清宫因佛道之争改寺,万历年间恢复道观。现存太清宫等建筑留存元代彩塑与石刻,1980年后修复殿堂147间,延续全真派传统。

水彩画作者:袁玉堂

据载,秦始皇曾来过崂山。诗仙李白在崂山留下过“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的著名诗篇,刻于太清景区的太白石上。蒲松龄游崂山留下了《崂山道士》、《香玉》等名篇。历代文人墨客游历崂山,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词、题刻,散见于崂山的各个景区。

崂山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中国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有着“海上名山第一”、“海上仙山”之美称。丘处机的《劳山》诗中“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的联句更是将崂山神工鬼斧般的仙山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袁玉堂笔下的崂山

正是这样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神山,让当年第一次进山的18岁青年袁玉堂为之倾倒。从此“咬定青山不放松”,成就了他此生与崂山的不解之缘。袁玉堂用他最喜欢的水彩画不间断地表达对崂山的爱慕之情。只要有时间,便进山写生采风,不管风雨阴晴、不管严寒酷暑,不知疲倦地与崂山对话,用手中的画笔倾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情话。

袁玉堂把崂山比喻为少女的那种情愫,“她”美丽且有魅力,“她”活泼且有朝气,“她”四季变化的霓裳羽衣、华丽的色彩,“她”任何一个角度都是那样楚楚动人形象,令袁玉堂欲罢不能地为之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心血。

因为爱,于二十多年前,袁玉堂选择了西山的一处比较宽敞有较大院落的民居作为自己的新家。径直把青岛市水彩画协会、袁玉堂水彩画工作室搬进深山,成为了一位“山里人”。这,让他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住在山里,吃在山里,沉浸在自己的自由王国里。

画画之余,他主动与村民和睦相处,为村里画墙绘,帮助村里做文化普及、宣传、和捐画,为困难村民捐款,为村委建设捐款等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村民”。邻里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活脱脱一个村民眼里的好兄弟、好长辈。大家得知他要在工作室做直播,纷纷前来打探和助兴。村书记更是欣然地接受采访,十分热情地代表全体村民表达了对袁玉堂的爱意和感谢之情。

说实在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如此与村民融入一起,受村民如此爱戴的。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情怀和和谐的环境,更加调动了他创作的激情。画崂山,他五十多年如一日,住在崂山、天天与崂山相伴,他就是那个被誉为的“崂山之子”的山里人。

袁教授在自家庭院与大家分享作品

03从水彩入手染就斑斓梦境的人

一位艺术家,半个多世纪几乎用尽全力,以水彩画的形式不间断地描绘崂山,并取得成就。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热情,更重要的是一份坚定的毅力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修行。他参加省市美展、全国美展并且获奖的作品几乎都是他笔下的崂山。不愧为一段长情的佳话和一个传奇。

在他画作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令许多人难以理解的孤独、彷徨,还有难以理解的执着和绝地求生的欲望。他利用一切机会,收集资料,学习深造,探索属于自己的表达形式。最早将综合材料运用于水彩画的的创作,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他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颜料巧妙地融入水彩画的创作中,同样获得了成功,形成了自己兼具东西方文化语言的风格,具有或清雅或浑厚、或高古或现代的多方面的样貌,被广泛推崇和收藏。

他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好大哥、好长辈。在教学中坚持有教无类,视学生为自家人。不仅将自己的绘画艺术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经常自费买教具、免费为学生做课外辅导,接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时常自费为学生改善伙食,受到学生的真诚爱戴。

许多已成为教授的、在美术界成为中坚力量的学生,每当提到袁玉堂老师,都会如数家珍地说出当年跟袁玉堂上学时的桩桩件件感人的故事。

为推动青岛水彩画的发展,2003年他自费成立了青岛市水彩画协会,并且招贤纳士广泛吸收人才,使协会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协会成立第二年,他自费20万,邀请全国水彩画名家和水彩画协会的画家一起,在崂山举办了水彩画大展,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让许多青岛的水彩画家打开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加强了与各地水彩画名家的交流。在袁玉堂的努力下,青岛市水彩画协会的画家中,有许多作品入选省市美展、全国美展等展览并获奖。水彩画协会在业界的声望也不断上升。

画崂山之外,袁玉堂并不固步自封。他利用有限的时间,也经常到访名山大川。

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展览活动等。南方的清雅秀丽,北国的雄强巍峨,也时常出现在他的笔下,而且有另一番景象。

04 学无止境水彩画艺术的坚守者

对于一位75岁的画家来说,袁玉堂的年龄不算大。但在业界,说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不会有人提出质疑。他与画结缘已经近六十年,而且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画家,他加入中国美协时,青岛的中国美协会员也才十几位。他已与崂山深深地融为一体,并且一直在守望着水彩画艺术、用自己的理念诠释着他心目中的崂山。

对于未来的发展,袁玉堂依然是带着敬畏之心的表达出自己向往的目标。继续从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深入系统地从传统艺术的瑰宝入手,进行深度的探究和挖掘,继续向其他门类的艺术学习,在不断提高绘画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方面下功夫,在技法、材料的运用上继续进行试验。力求有新的突破。他坚信,艺无止境,下一个五年、十年,他有一个重新认识水彩画的计划。抛弃意在笔先的“老”模式,坚持走意在笔后,从无法到有法的路子。同时,静下心来认真梳理总结之前的得失,从学术的角度去寻找有利于水彩画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座谈之后大家一起听袁玉堂教授对他创作的作品的解析,并一起研究他的画作技法,直播间的学者、观众都要求袁玉堂教授现场挥笔泼彩写生一幅作品,袁教授欣然接受!

袁教授在家中平台现场作画

现场作画

袁玉堂教授在平台上表示,今后依然会以崂山为核心依托,继续守望着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热土。同时,把视野放在全国、甚至国际的维度上,去审视自己的绘画艺术,力争有所突破,哪怕是一点点的变化。

我们期待着袁玉堂教授有更多探索的成果呈现给这个时代。

(来源:青岛北部画院)

画家简介

袁玉堂·水彩 | 水色交融间的诗意栖居

袁玉堂,1950年10月生于山东青岛。1982年毕业于青岛教育学院美术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高级研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水彩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青岛市水彩画协会会长,第六届全国美展山东省评委,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创作中心主任。

水彩画《石臼港晨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水彩画《岁月》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水彩画《崂山北九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另有水彩画分别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全国水彩、粉画展览”优秀奖。在各种专业画集、画刊发表水彩作品多幅。多幅作品被画廊、企业及个人收藏。

(责任编辑:董硕)
关键词:袁玉堂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