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即拟寻真去——陈相锋作品展”11月29日将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展

“即拟寻真去——陈相锋作品展”11月29日将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展
2025-11-22 10:44: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3.jpg

即拟寻真去——陈相锋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学术主持

丘挺

展览时间

2025年11月29日—2025年12月14日

展览地点

炎黄艺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慧忠路9号)

展览简介

本展览是陈相锋近十年艺术探索的集中呈现。以其跨学科的人生经历为梳理线索,围绕“气质俱盛的真性追寻”与“书画用笔的同法共源”两大学术脉络,通过“观物、穷理、寻真、同源、课徒”五大板块,展出创作二百余件,深入探讨中国画图式语言在当代的转化路径,展现其“观物以穷理,寻真而通变”的艺术理路。


前言

本次展览,是我近十年创作与教学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与汇报。展览以明代学者范钦《泛东钱湖》中的诗句“即拟寻真去”为题,分为“观物”“穷理”“寻真”“同源”“课徒”五个板块,呈现我在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上的探索轨迹。

我早年学医,历经七年的医学学习与临床实践,后又系统研习书法篆刻四年,最终走上中国画创作的道路。从医学的实证研究,到书画的艺术表达,这两段看似异质却又内在交融的历程,共同塑造了我“观物以穷理,寻真而通变”的创作理念。在此过程中,我逐渐聚焦于两个核心命题:

其一,是对“真”的本质追问,尤其关注中国画学中“气质俱盛”这一美学理想的深层内涵。医学训练让我习惯以理性方式不断逼近客观真实,而绘画则引导我感知与表达生命的本然状态。二者的张力,促使我不断思考“真”的不同维度——科学之真在于可验证的客观实在,而艺术之真,尤其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气质俱盛”,则在于形神一体、理气相融的生命境界。

其二,是对“书画同源”理念的学理辨析与实践融合。基于我从书法向绘画延伸的学术路径,我长期致力于探究二者在笔法运用、空间构成与精神表达上的内在联系,思考如何实现“以书入画”“书画互参”的语言转化与理论构建。

因此,本次展览以“气质俱盛的真性追寻”与“书画用笔的同法共源”为双重线索,系统呈现我近年来的诗书画印创作、教学实践与理论著述。每一部分都力图从不同角度回应上述命题,尝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构建一条可贯通、可延展的学术路径,探索中国画图式语言与视觉范式在当代的转化可能。

——陈相锋


五大板块及作品欣赏

观物

本板块展示了艺术家所倡导的“宋元之眼”——“以物观物、观物之变”的观察方式,即艺术家不依赖既有的图式和程式,通过游观圆览,直接深入观察自然物象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物形、物态、物情、物性的生长变化,表现其质感精神与生动气韵。

15.jpg

花非花 纸本水墨 34x67cm 2022

.jpg

16.jpg

玉蜍惊蝶图 纸本水墨 34x67cm 2025

.jpg

17.jpg

千花影 纸本水墨 48x600cm 2025

穷理

唯有格物之理,方能得物之真。正如张怀所言:“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本板块立足跨学科语境,深入探讨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不同维度:前者以理性不断逼近客观真实,后者则致力于感知与表达生命的本然状态。通过一系列研究性画稿与物料,力图呈现艺术家观物取象的内在逻辑。

18.jpg

临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 绢本设色 41.5x70.8cm 2020

.jpg

19.jpg

临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 白描课徒稿-麻雀 22x33cm 2021

.jpg

20.jpg

传黄筌《写生珍禽图》 白描课徒稿-黄缘龟 22x33cm 2021

.jpg

21g.gif

传黄筌《写生珍禽图》白描课徒稿-灰椋鸟(鸟与X摄影比较)

寻真

“寻真而通变”是艺术家创作的核心理路。基于其跨学科的学术背景与全面的诗书画印实践,使其创作超越形似与物理层面,直指中国画学中“气质俱盛之真”的美学理想——即形神一体、理气相融的生命境界。

22.jpg

濠濮云梦 纸本水墨 205x600cm 2025

.jpg

23.jpg

无常形 1号 综合材料 193x88cm 2025

.jpg

24.jpg

凤曲千声一榻云 纸本水墨 130x500cm 2025

.jpg

25.jpg

虬龙游隼图 纸本水墨 145x49cm 2022(左)

巉岩高步图 纸本水墨 145x49cm 2022(右)

.jpg

26.jpg

烟波空翠图 纸本水墨 200x150cm 2023

.jpg

27.jpg

草虫谱 纸本水墨 15x400cm 2025

.jpg

28.jpg

草虫谱局部

.jpg

29.jpg

草虫谱局部

同源

本板块是对“书画同源”这一传统命题的学理辨析与创作实践。通过并置书法篆刻与绘画创作,直观展示二者在笔法运用、空间构成及精神气韵上的内在关联。如何将书写的笔法、节奏与布白意识,转化为绘画的骨法用笔与空间营造,从而实现“以书入画”“书画互参”,是“同源”探索的核心命题。

30.jpg

无常形 1号 综合材料 193x88cm 2025

.jpg

31.jpg

篆书 绎元堂诗词题跋 纸本 308x102cm 2021

.jpg

32.jpg

楷书 论书画用笔同法 纸本 34.5x23cm 2025年

.jpg

33.jpg

洗十年游子衣尘 5.2x3.6x2.4cm 2022

.jpg

34.jpg

孤山梦 2.8x2.8x4.6cm 2022年

课徒

本版块呈现艺术家十年来的教学相长之路,集中展示课徒稿与学术出版。一系列为教学所绘的课徒与示范,不仅系统梳理了中国画的理法脉络,更在“师徒相授”的传承中,彰显出对艺术心性与品格的浸润与塑造。

35.jpg

宋元墨竹课徒稿 纸本水墨 34.5x50.5cmx24 2022

.jpg

36.jpg

宋代水墨花鸟课徒稿 纸本水墨 2023-2025

(来源:绎元堂)

艺术家简介

“游心方外——陈相锋作品展”在杭州开展

陈相锋

字南元,斋号绎元堂、容澄斋、放微草堂

2001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花鸟画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个展

2014年,日本京都高台寺,“游心方外:陈相锋水墨作品展”

2021年,杭州莲美术馆,“适我为新:陈相锋水墨花鸟作品展”

2023年,杭州国画院美术馆,“游心方外:陈相锋作品展”

(责任编辑:寿鹏瑶)
关键词:陈相锋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