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⑲ | 石齐:既守住文脉之正,又生发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⑲ | 石齐:既守住文脉之正,又生发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2025-11-22 16:16:2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1月9日,“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启幕,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40载艺途积淀的500余幅力作。展览涵盖人物、花卉翎毛、走兽、竹石、瓜果杂项等多个题材,既见传统文脉之承续,又显时代精神之新貌,全面勾勒出艺术家深邃的美学追求与丰沛的创作活力。开幕当日嘉宾云集,反响热烈。特采撷部分观展嘉宾的真挚感言,以期与读者共赏其艺、共悟其心,感受“与物为春”的笔墨温度。

——编者按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③ | 贾广健:笔墨含古意,指画赋新韵

刘万鸣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大型艺术画展,展出作品500余件。纵观整个展览,其艺术面貌鲜明地体现了我们一再强调的“守正创新”这一核心方向,堪称当代中国画坛的引领者。

为何如此评价?关键在于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转化。中国绘画历经数千年积淀,已形成一座巍峨的文化高峰——如同万里长城,每一块砖石都凝聚着历史的智慧与审美的高度。要在这样的传统基础上,既守住文脉之“正”,又能生发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实属难上加难。

刘万鸣《悠然东篱图》240cm×124cm纸本设色2024年

我本人从事传统绘画创作已有四五十年,深知其中甘苦。多年来,我临摹过不下50位历代名家的作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多个门类,反复揣摩古人笔墨。但即便如此,要真正将传统“化入骨髓”,而非仅停留在形式模仿,仍觉步履维艰,而刘万鸣做到了这一点。他不仅深入传统,更以自己的心性去“消化”传统,使其作品既与千年文脉一脉相承,又充满鲜明的个人气质。这种能力极为可贵——在当今画坛,许多人虽然致力于继承传统,但是往往面貌雷同,缺乏真正的个性表达。而刘院长的作品,无论动物、山水,一眼望去,便知出自他手。这种高度成熟的个人风格,在当代实属凤毛麟角。

《微雨静思》74.5×33cm纸本指墨2025年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的动物题材。早年他以画猴闻名,那些小黑猴灵动传神、憨态可掬,极具生命力。我初见之时便深受打动,至今记忆犹新。几十年过去,他不仅未囿于早期成就,反而在题材广度与精神深度上不断拓展。如今他的山水画同样气象宏阔、意境深远,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境界与文化修养。

更值得敬佩的是,刘万鸣的艺术成就不仅靠天赋,而且更在于其超乎常人的勤奋。当年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担任副馆长时清晨上班前画数小时,下班后再画数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用功之勤,甚至超过许多专职画家。

《太行真秋,气贯宇宙》300x140cm纸本设色2010年

中国画讲究精神、气韵、文化气息与人格气度,也重视民间生活的温度与真实感。刘万鸣恰恰在这些维度上实现了高度统一:他的笔墨有古意而不泥古,有现代感而不浮躁;既有文人画的雅致,又不失生活的亲切。这种综合素养的支撑,极为难得。

《烽火燎原,吞噬豺狼》365×217cm纸本指墨2025年

因此,我认为刘万鸣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更是“守正创新”的践行典范。他的艺术告诉我们:真正的传统不是复制古人图式,而是在深刻理解其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以当代人的视角、情感与生命体验进行创造性转化。

作为同行,我们应当向他学习——点亮自家灯火,既扎根传统沃土,又勇敢开拓新境。唯有如此,中国画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文/石齐,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北京石齐画院院长 来源:中国美术报)

《白狐酣睡》123.5×25cm纸本设色2023年

微信图片_20251103095832_35.png

《大吉图》79×34cm纸本指墨2025年

艺术家简介

“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众家谈③ | 贾广健:笔墨含古意,指画赋新韵

刘万鸣,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中国画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画院展及省部级展览,曾获得金、银、铜、优秀等奖项十余次。

积极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作为第一作者完成《遣唐使》《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黄河摆渡人》《南水北调工程》等中国画作品。

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展馆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单位收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次专题报道其艺术创作及成就。

出版《中国画论》《刘万鸣作品集》《画道文心——刘万鸣·书画小品选》《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徐悲鸿》卷、《中国著名艺术家图录——刘万鸣》《刘万鸣素描写真集》《中得心源——刘万鸣书法作品选》《咫尺大象——刘万鸣中国画小品选》等个人专著二十余部。其中《中国画论》一书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新形态重点规划教材。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刘万鸣艺术展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