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系列可以理解为其在英国剑桥大学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举办“莲知般若·诗画剑桥——刘春潮诗画艺术展”之后的延续和升华。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先生评价说,刘春潮既是画家又是诗人的双重身份为我们研究其践行的新东方美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艺术样本。其作画漆画、工笔、重彩、水墨不一而足。这么多年一直寻求变化的刘春潮,都贯穿着一个关键词:莲。佛教圣花为“莲花”。“花开见佛性”,人若有莲的心境就有了佛性。莲是智慧,是一种境界。在刘春潮那里,莲则是他最明确的符号,是他的精神意象。这是对其《和·合》系列作品的解读和归位。

萤
《界·无界》系列则是刘春潮创作过程中的一次华丽转身!原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蔡克振先生评价说,《界》与《无界》本来是属于高等数学学术研究的慨念,但春潮却将之引入艺术创作的“有限和无限”的探求之中,正说明艺术家具有将“哲理的思考”付之以艺术实踐之中的能力。他在《天眼》《日食》《月食》《若缺》等系列中,在“界与无界”这组相悖却又高度统一的矛盾中进行了和解,引发了人们对个体生命和大千世界的深深思考。

渡
策展人陈勤群先生认为,刘春潮在熟悉的日月形象里,带着不断试错的前卫精神,把现代诗歌语言的陌生化顽强地应用到视觉语言的探险中。从视觉象征所指清晰的《莲》系列,到充满能指实验的《界》系列,进入了中国漆画当代图式的研究状态。
学术主持人谢海先生认为,这个展览特别有意思的点在于:从迷茫、图式、纯粹三个维度出发,试图以诗性的语言勾画出刘春潮是如何凭一己之力批评和重新构建出系统的自我精神家园,又是如何将现代艺术思想谱系的要点和逻辑面对自身的。

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