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山东报道 恰逢小雪节气,朔风微起,琼英初蓄,济南舜耕书院内古柏苍翠,墨香氤氲。11月22日,著名画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李学明先生收徒仪式在此隆重举行,青年画家周龙以恭谨之礼叩拜师门,正式成为李学明教授入室弟子。

此次拜师仪式,众多艺术界名家与亲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传承时刻。出席仪式的嘉宾包括周龙恩师李学明教授及夫人吴桂清,山东交通学院原副院长孙云早,山东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李兆虬,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光,山东省文化馆原副馆长、山东省美协顾问徐永生,山东省文联原副主席、山东省美协顾问杨枫,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频道总编辑梁洪文,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魏百勇,山东画院书记、副院长樊磊,山东省美协主席团委员、山东画院创作部主任李恩成,北京画院专职画家韩斌。亲友李韬、陈龙伟、刘庭睿等。刘光教授担任拜师仪式见证人,仪式由《画说收藏》创办人高超主持。


仪式伊始,主持人高超以“传承千年文脉,赓续笔墨薪火”为引,向在场嘉宾介绍了传统拜师仪式的历史渊源与核心意义。他谈到,中国传统拜师礼仪并非简单的形式之举,从前期的相互考察到仪式中的敬茶献帖,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尊师重道”的文化基因。

高超主持

作为当代写意人物画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学明教授始终秉持“安身传统,观照时代,熔冶笔墨,借古开今”的艺术理念,其作品兼具古雅素朴的笔墨格调与鲜活的当代人文精神,培养了大批优秀美术人才。仪式现场,李学明教授及夫人端坐主位,神情庄重而温和。周龙首先奉上精心准备的拜师帖,随后按照传统礼仪向师父、师母敬献盖碗茶并向恩师献上拜师礼,李学明教授向周龙回赠了一幅特意为其创作的《汲泉图》。画面中两童子临泉汲水,笔墨苍润,意境悠远,题款中写道源深者流长。李学明教授指着画作对周龙说:这水源若浅薄,转瞬便会干涸,可一旦源头深邃,便能滋养万物,奔流不息。“源深”便是要不断深究艺术之根源,拓宽视野的边界。就如这画里的泉水,在专业领域中深耕不辍,日后方能在研究与创作上,如这长流之水,绵绵不绝,奔涌向前,润泽他人,成就一番深远的事业。希望这幅《汲泉图》能时刻提醒你,于学术之泉,勤汲深掘,莫要辜负了这求知问道的大好时光。


刘光教授致辞
刘光教授作为见证人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其与李学明教授的深切友谊并对这对师徒情送上了美好的祝福。他表示,李学明教授的收徒之举,是对传统艺术传承模式的坚守与弘扬,师徒相授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艺术理念、创作精神的薪火相传。相信在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周龙定能在艺术道路上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他同时勉励周龙要以师父为榜样,既要虚心求教,也要勇于探索,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李学明教授最后讲:我虽和周龙接触时间不长,但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极为厚道的青年。我们爷俩的这种缘分,实乃快事、乐事,就如同孟子所说“三乐”中“得天下才俊而教育之”,这是人生的一份乐事。书画是条寂寞之路,把心思静下来,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在书画创作上有所想法,追求并画出自己向往的东西,要时刻提醒自己心往静里走,向内求。与周龙的这份缘分,让我深感幸福且有趣。我最期盼的,就是周龙能画出有意思的作品,这便是我最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的回报。

仪式最后,全体嘉宾共同合影留念,舜耕书院的青砖黛瓦与众人的笑脸相映成趣。小雪时节寒意渐浓,但这场汇聚业界力量、饱含温情的拜师仪式,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艺术的传承需要这样庄重的仪式感,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接力,唯有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当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中华网山东
摄像、摄影/徐德扬、袁少帅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