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境·心相”
袁武·石劲松双个展
开幕时间
2025年11月26日(星期三)14:30
展览地点
长沙美术馆四楼
展期
2025/11/26—2026/3/26
主办单位
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长沙美术馆
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协办单位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湖南省中国画学会
袁武作品预览

《鲁迅》
2023年,300*200cm

《和平鸽》
2019年,240*210cm
艺评

回顾袁武的艺术创作历程,我们能够看到他的现实主义立场,也能够体会到他的求真意识。这首先反映在袁武对艺术题材的选择上,自80年代以来,他先后获得各种艺术奖项的作品,诸如《大雪》《没有风的春天》《天籁》《凉山布托人》《九八纪事》《亲人》《生存》《夜草》以及《抗联组画》等等,就都是以生存现实和历史事件为表现对象。
而袁武对这些现实与历史的表述,又往往是侧重于低层视野,尽可能地走近对象,还原于真实;其次是袁武的笔墨,并非逸笔草草,也不是聊以自娱,而是引素描的写生线条与透视关系入画,强调造型的坚硬质感,在此基础上,去发展笔墨的韵味,拓展画面的意境。这使得袁武的水墨画,笔力遒劲,气势不凡,既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的气质;既能关照现实,又具审美品格……
摘自杨卫《风云际会百年图——关于袁武和他的“尘埃落定——百年肖像系列”作品》
石劲松作品预览

《雪景寒林之十二》
2025年,20*60cm

《张家界之一》
2024年,134*34cm
艺评

其实与石劲松对现代性的追求相配套是他设置了一个现代性的符号,隐藏在林木之间的一个小人。这个隐藏的符号对于作品的解读有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存在对于画面的视觉关系没任何影响,但它是一个现代的人物,与这个蛮荒的黑山野树并不相融洽,它也没有现实的意义,这个人是在游山玩水,还是劳作于山林,都不是的,他只是一个自我的存在。
这个自我是意象的,它本来是潜藏于意识的底层,当艺术家想设定一个现代的符号时,它就不自觉地显现出来。
摘自易英《石劲松非叙事结构》
(来源:长沙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袁武,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北京画院执行院长,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八、九届理事。现任中国美协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第八届美展优秀奖,第九届美展银奖,第十届美展金奖。曾担任全国美展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中国画评委。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兼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石劲松,197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9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至2005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第七工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