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长江万里图》简介
2021年,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为期五年的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这是第一次对具有流域性特点的国家重大战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按照中共中央部署,民革中央对口湖北省开展了历时五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2025年是该项工作的收官之年,为了充分展示和宣传民革全党五年来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助力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工作成效,民革中央组织创作了《新长江万里图》。
《新长江万里图》全长22.4米,既是“共绘一江清水”第四届“风雨同舟”民革全国书画展中的亮点作品,也是今年启动的民革主题书画创作工程的首件作品。这是由民革中央画院和30个民革省级组织推荐的80余位绘画、书法篆刻、文字作者,历经半年时间,以分段创作再合卷的方式进行的集体创作活动。
这幅长卷从策划到完成,离不开民革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民革全党的积极参与。民革中央画院在北京启动长卷创作工作,在恩施开展主题创作写生活动,在湖北宜昌和重庆分别召开组织创作工作会、小图创作观摩会议,在北京开展正稿评审和合卷工作。期间,民革各省级组织或举办专题采风写生活动,或多次组织民革及社会力量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书画家们全力以赴,务求尽善尽美。
最终,《新长江万里图》由长卷总策划、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撰稿并题写总跋文,由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河南省书协主席吴行题写卷首,以“文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出长江一路气势磅礴,从清澄雪原、雪域高原、三江汇蜀、金沙水暖、江畔山城、高峡平湖、洞庭烟波、鄱湖鹤影、皖江徽韵、扬子江畔到百川归海的新时代新风貌。
《新长江万里图》长卷作者名单
长卷总策划:孔维克、陈明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丁寺钟、马硕山、孔维克、白锐、刘文斌、刘楣洪、任哲、任赛、吴行、陈明、张春新、邹锋、陈鹏、罗翔、赵胜利、徐涛、黄玲玲、潘义奎
创作办公室:张庆盈、井建军、卢淼、牟洪建、杨桦、杨琴
组织创作:民革中央画院、民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
卷首题字:吴行(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
总跋文撰文并书:孔维克(民革中央画院院长)
分段跋文题名:刘楣洪(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
1.长江青海段
国画:李忠盛(青海)
跋文撰文并书写:霍亚兵(甘肃)
篆刻:张维胜(新疆)
2.长江四川段
国画:姚叶红(四川)、高师(四川)、朱彪(宁夏)、陈晗晟(内蒙古)、唐辉(四川)
跋文撰文:高师(四川)
跋文书写:刘兴泰(四川)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石恺(四川)、刘楣洪(北京)、孟德乡(内蒙古)、赵凯龙(宁夏)
3.长江西藏段
国画:孔维克(山东)、贾荣志(山东)、孙棋(山东)
跋文撰文:孙继业(山东)
跋文书写:刘楣洪(北京)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克(山东)、刘光(山东)、翟圣亮(山东)
4.长江云南段
国画:谢利强(云南)、田继昌(云南)
跋文撰文:于干千(云南)、熊师辉(贵州)
跋文书写:徐辉宁(广西)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刘楣洪(北京)、李显凡(贵州)
5.长江重庆段
国画:张春新(重庆)、唐楚孝(重庆)、刘静(重庆)、高冠峰(重庆)、何国胜(重庆)
跋文撰文:张春新(重庆)
跋文书写:王波(重庆)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昌铭(重庆)、王波(重庆)、孔祥宇(山西)、孙振刚(陕西)、周兴婷(重庆)、赵学勇(陕西)
6.长江湖北段
国画:张秀华(湖北)、桂晓华(湖北)
跋文撰文并书写:吴永斌(湖北)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继雷(辽宁)、何经伦(辽宁)、魏晓伟(湖北)
7.长江湖南段
国画:戴剑(湖南)、陈小奇(湖南)、张雯(湖南)
跋文撰文:刘剑桦(湖南)
跋文书写:王奇志(湖南)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奇志(湖南)、郑光忠(海南)、黄克立(广东)
8.长江江西段
国画:刘文斌(江西)、韩必省(天津)
跋文撰文:刘毅(江西)、王永昌(福建)
跋文书写:蔡长远(江西)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刘砚山(天津)、张建华(江西)、程伟杰(福建)、蔡长远(江西)
9.长江安徽段
国画:郑生福(安徽)、丁寺钟(安徽)、吴玉柱(安徽)、卢平(北京)
跋文撰文:朱臣(吉林)
跋文书写:苏显双(吉林)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刘楣洪(北京)、魏本勇(安徽)
10.长江江苏段
国画:干露(江苏)、赵文敏(江苏)、周明赋(江苏)
跋文撰文:张仪(江苏)
跋文书写:金世斌(江苏)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田百利(黑龙江)、张仪(江苏)、张爱国(浙江)、金世斌(江苏)
11.长江上海段
国画:任赛(北京)、胡炜(上海)
跋文撰文:陈明(上海)
跋文书写:王步强(山东)
篆刻(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克(山东)、李国良(河北)、裘国强(上海)
分段跋文和总跋文
第一组青海段跋文
夫大江之流,肇于昆仑之巅,凌云天而浩渺,育神州以斯原。唐古拉山,群峰擎天;各拉丹冬,素裹横连。沱沱初涌,玉树晴岚。雪痕山影净,羚鹿意自闲。汉水浪激,嘉陵潺湲。八渡奔涌,白龙腾渊。江河比并,萦柏经幡。诗圣流寓处,秦西垂陵园。西狭摩崖表,仇池古风传。
时代日新,科技扬鞭。生态赋能,三农花灿。雪山化雨,高峡安澜。康养胜地,文风蔚然。忆往昔,嵯峨临江,棧道难攀;看今朝,高铁飞架,逾越天堑。改革春风,西部巨舰。高原生态,喜焕新颜。光伏列阵破冻土,湿地如镜比桑田。导其清流,溉田畴而育稻粱;保其盛美,惠民生而达久安。愿借云山意,共绘清江篇。
民革中央新长江万里图长江源创作组:民革青海省委、民革甘肃省委、民革新疆区委联袂共创。
岁次乙巳夏月,新疆张维胜篆印,民革甘肃书画院霍亚兵撰文并书。
第二组四川段跋文
大江自雪岭奔腾而下,至宜宾而势渐浩荡。金沙水急,岷流湍缓,二川交汇,始称长江。宜宾亦被称为长江第一城。
两岸青山叠翠,白塔凌霄,昔有黄庭坚谪居于此,东坡载酒题诗,更兼五粮醇香,飘越千年。江流至此,已孕巴蜀之灵秀,聚滇黔之雄奇矣。
民革蜀、宁、蒙三省书画家共襄盛举,联袂诸贤,同绘长江之源。笔墨纵横,尽显山河气象;丹青点染,长留天地精神。以艺弘道,共谱时代华章。
承民革中央画院之意,蜀宁蒙三省画家共绘新长江万里图之宜宾段。高师撰文,乙巳处暑于民革四川中山书画院刘兴泰书。
第三组西藏段跋文
夫长江者,源自冰川,直抵东海。转至西藏,红山宫阙,金顶曜日,汉藏法脉,浑融无间,泽被苍生,安养黎庶。其清流奔注,辉映三光,气凌百川,沃灌千里。穆朗玛铸其魂,唐古拉山凝其魄。若夫雪域胜境,雄立寰宇屋脊,坐观三江发轫。华夏之血脉,浩荡东流,贯雪域高原至东海之滨,连原始生态抵当代文明,滋养万里沃野,哺育各族儿女。中华民族共体同生之纽带,华夏文脉宏博绵长之气象。万里风光,一江尽览,共饮一江,命连千载。大江东去,山川无恙。共护一江碧水,同筑千秋家园。
民革中央画院与山东中山画院同仁合画长江西藏段。孙继业跋文,刘光、王克、翟圣亮治印,刘楣洪书。
第四组云南段跋文
滇域苍苍,水泽千嶂。金沙奔涌,气撼八荒。虎跳龙腾,惊涛拍岸。峰高壑险,拔地擎天。其势,雷霆万钧,崩云裂石;其形,蟒蛇腾跃,白龙翻江。
昔有大禹治理九河,疏川导滞,茶马驼铃悠响,商船破浪;今见天堑飞虹卧波,物阜民康。西电东输,擘画宏图伟略;绿能济世,润泽华夏八方。
云黔桂联袂挥毫,共绘金沙盛景、滇岭华章,彰山河之灵秀,叹岁月之沧桑,颂盛世之辉煌。
民革三省共绘新长江万里图之金沙盛景。岁次乙巳夏日,云南于干千撰文,贵州李显凡治印,广西徐辉宁谨书。
第五组重庆段跋文
江出夔门,巴山夜雨,气象万千。尤有瞿塘巫峡、白帝城、神女峰、钓鱼城、大足石刻、石宝寨之观,亦有太白、工部、乐天、梦得、东坡诗韵,号子帆影传唱千年,红岩精神代代承传。嘉陵清碧,汇于朝天门下,浊清激荡,云雾萦绕。峡江两岸,层楼叠构,轻轨穿楼,洪崖灯昏,索桥飞虹,轮舟破浪,立体魔幻。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渝州形胜,得水而昌。陆海新通道、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之战略,作用齐发。
重庆图卷,渝陕晋同组携手,同绘长江之美,共话民革之谊。乙巳年六月于重庆,张春新、唐楚孝、刘静、高冠峰、何国胜合画,张春新撰文,王昌铭、周兴婷、孙振刚、孔祥宇治印,王波书。
第六组湖北段跋文
长江入鄂,穿三峡险峻峡谷,峭壁如削,水势奔腾;至江汉平原,江面渐阔,波平浪缓,滋养千顷沃野,呈“三峡雄奇、江汉浩荡”之姿。黄鹤楼耸蛇山之巅,长江大桥横碧波之上,“极目楚天舒”,尽览山河与地标相映之景,李白、崔颢等墨客留篇,千古文脉蕴藏其间。
依此地利,湖北成九省通衢,航运舟楫穿梭促商贸,沃野千里丰粮仓。光谷科创引领新潮,武汉绿地标新貌,汽车、电子等产业集群崛起,物流畅达连四海,楚文化经千年浸润愈发醇厚,百姓安乐,城乡兴旺,显“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之盛景,活力与底蕴共彰。
赞曰:长江万里,楚地钟灵;古今辉映,气象天成。绘此长卷,以志千秋;山河永续,文脉长兴。
湖北辽宁河南三省民革组织共绘,以墨追韵,记此盛举
何经伦、王继雷、魏晓伟治印,乙巳盛夏吴永斌撰文并书。
第七组湖南段跋文
万里长江,劈千山而纳百川,育亘古文明于浩荡。八百里洞庭,汇四水而吞云梦,成天下奇瑰于苍茫。此间云气纵横,烟波万顷,实乃楚地之灵枢,长江之襟喉。昔屈子行吟泽畔,杜陵忧思孤舟,至若范文正公之"先忧后乐",诚为雄峙于斯之岳阳楼留下千古浩叹。
迨至今日,洞庭不独可畅览千帆竞发、锦霞铺绮之胜景,更谱写着气贯六合、渌盈千泽的新时代壮阔气象。兹以水墨勾勒洞庭烟波而寄寓江山永固、文脉薪传之思,并祝我华夏山河永葆奔腾不息的生命律动与历久弥新的无尽魅力。
湘粤琼三省民革艺术家携手共绘《新长江万里图》湖南段。时次乙巳秋月,刘剑桦撰文,王奇志、黄克立、郑光忠刊石书跋。
第八组江西段跋文
江右胜地,千年行省。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匡庐雄北,峰攒九叠;滕王峙西,霞鹜齐飞;鄱阳浩渺,涵星浴月;瓷都窑火,青花凝碧;白鹿书声,余音缭绕。陶潜归隐酌菊,永叔千古伯乐;子固文以明道,介甫变法治国;汤翁临川寻梦,文山零丁丹心。躬逢盛世,赣津闽三地合创江西图卷,绘山川形胜,铸人文之魄、诚民族复兴之大观也。
际逢海晏河清之盛世,太和景运,文光射斗,俊彦汇聚,共绘鸿图,乙巳夏月,刘毅王永昌钺堂秉笔撰文,张建华精镌印章,蔡长远谨书。
第九组安徽段跋文
天开画境,江左无双。黄山天都,擎玉宇而接云汉;奇松迎客,展虬枝以揖八荒。九华金鼎,佛光普照;天台大佛,瑞霭千祥。采石矶头,谪仙醉墨犹存壁;振风塔影,文笔凌霄镇大江。
至若青石巷陌,六尺流芳。礼让高风,化干戈为玉帛;粉墙黛瓦,藏古韵于雕梁。采石矶前,犹闻曹公横槊赋雪浪;桐城故地,长忆方姚文章立纲常。自魏武雄篇,建安风骨;至适之新论,白话开疆。千载文心,一脉相承:张籍悯农,杜荀鹤笔刺黎庶苦;敬梓儒林,恨水情描世态凉。朱子论美,海子歌扬。
嗟乎!山川孕灵秀,江涛润辞章。古贤遗胜迹,文光射斗长。此间风物,岂止形胜?实乃时代所系,墨痕长伴大江清流!
岁次乙巳夏月于关东春城。朱臣撰文、刘楣洪魏本永篆刻、苏显双书。
第十组江苏段跋文
大江横亘,贯古通今。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紫台观天,穹仪测星,探寰宇之幽微。钟山陵阙,王气凝青,松柏苍翠诉峥嵘。大桥飞虹,贯越天堑,通途畅达连南北。碎银浮浪,巨舸犁波,江鸥逐云共徘徊。
六朝金粉,千帆遗痕,秦淮风月犹在耳。今朝塔吊林立,新城拔节而起,新畴迭兴,蓝图次第铺展。经济腾骧,百业俱兴,财富甲于华夏。制造重镇,精工铸魂,创新引擎勃发澎湃;外贸枢纽,货畅其流,物阜民丰共荣同享。城乡一体,阡陌交通,梧桐成荫惠风和畅。福祉普惠,文枢鼎盛,万家灯火映照康宁。生态涵养,绿脉绵延,人与江和谐共生,共绘时代宏卷,同启盛世新程。
民革江苏省委会浙江省委会黑龙江省委会同仁共磋艺事,同绘新长江万里图江苏段。
乙巳七月,张仪、金世斌、张爱国、田百利治印。张仪撰文,金世斌书于金陵长江之畔。
第十一组上海段跋文
长江东注,以万年造陆于东海之滨,聚沙成滩,厥后名曰上海。石器之世,先民已居此,创崧泽文明,散枝于广富林。唐宋置镇,元立县治,文商渐盛。代有才人,若晋之文宗陆机、宋之棉神黄道婆、明之画坛巨擘董其昌。至清中开埠,民国继兴,上海遂为江南文枢商埠,近代工业之摇篮。由是生发海派文艺,开近代中华新声。
上海,亦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为中国革命、民族解放而功勋卓著。新中国成立,尤以改革开放以降,沪渎勇为前锋,引领发展潮流。数十年间,沪人勠力同心,终使申城焕然,跃为寰宇通都大邑,现代中国之东方明珠。
今写摩都容姿片韵,汇入兄弟省邑道友之合卷,以共襄盛举。上海陈明撰文。河北李国良、上海裘国强、山东王克篆印。时于乙巳仲夏山东余哲书。
《新长江万里图》跋文
夫长江者,天地之血脉,华夏之魂魄也。自雪岭冰峰奔涌而下,劈千山而贯六合,汇百川以朝东海。今观十一省区市民革书画名家联袂作《新长江万里图》,余览卷慨然,乃援笔而为之跋。
首章徐徐展开,溯及江源,三江并流之处犹见太古澄明。青海段以《清澄雪原》为题,笔法似昆仑玉屑,墨含冰魄,写尽江河初生之纯。雪线之下,万涓汇流,焦墨皴擦如地质剖切更见磅礡之势;西藏段之《雪域高原》青绿点染映雪光折射,藏民牦牛犹踏云而行,玛尼堆畔经幡与生态风电相映成趣,高铁穿山展天路,光伏铺板绽银莲——此非止写山水之形,乃绘天人合一之道也。
中流奔涌处,巴蜀滇渝各显灵奇。四川段《三江汇蜀》以米点积墨法,状夔门云雨之氤氲,勾民居梯田且隐现,长江第一城宜宾胜景,恰似现代版《蜀川胜概图》;云南段《金沙水暖》则取暖色调,茶马古道之远韵与西电东输至今晖交相互映,纳西族东巴文与水利工程符号共舞绢素;重庆段《江畔山城》以立体构图写渝州,但见轻轨穿楼而过,索道横江犹如麻辣火锅热气化入暮云,蜀绣非遗传承人指尖起落与智能机械臂共织锦绣。
至若两湖江西,文明积淀愈见深沉。湖北段《高峡平湖》以兼工带写之法,既见大坝雄姿如巨龙卧湾,又品屈原祠畔蕙兰暗香,无人机播撒绿藻治理水华,楚辞韵律似合生态节拍;湖南段《洞庭烟波》作浅绛山水,岳阳楼隐现烟雨青黛间,帆船点点、江豚跃浪与退耕还湿地之理念构成和谐图卷;江西段《鄱湖鹤影》尤称妙笔,登滕王阁披千载风雨览当代万千广厦宏景,临鄱阳湖透浩渺云烟观瓷都百代窑火盛况,更有候鸟足环上监测器与陶渊明《归鸟》意象相映成趣。
下游江淮沪渎,尽显海纳之象。安徽段《徽风皖韵》以新安画派技法写现代江城,白墙黑瓦间光伏幕墙流光,徽墨匠人监测练江水质,歙砚纹路暗合智慧水文图谱;江苏段《扬子江畔》取南宗山水之秀润,中山陵俯瞰华夏,穿越世纪风云看今日中华振兴。大桥索塔若竖琴列弦,拟昆曲水袖与集装箱吊臂共演韵律;画卷以上海段《百川归海》为终章,随大潮而合弦,靛蓝波涛间银线勾出国际航运轨迹,浦东新区高楼迭起之天际线与崇明岛生态保护区虚实相生,浪花中令人冥想郑和宝船纹样,穿越量子计算连缀起古今文化符号。
全卷长二十余米,盖由十一段长江、十一幅佳构、十一地名家合璧而成,尽显全国民革书画一盘棋,合卷中华万里长江共华章。其丹青笔法各具本地画派传承,而又统于传统笔法为筋骨、现代泼墨为血肉、时代精神为魂魄之整体气韵。观其墨法,枯润相生处暗喻生态平衡之道;究其章法,虚实相应间彰显区域协同之理。其每帧之连缀跋文,文风旷达、行楷隽秀,与画作互衬共辉、相得益彰。昔王希孟十八岁作千里江山,今十一省区市名家共绘万里长江,非惟技艺承袭,实乃文明传承。
放眼万里长江,岂止人文地理之概念,更是文明互鉴之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象征。当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江脉,当中华智慧助力全球生态治理,此长江如汉唐丝路,再度成为连接世界纽带。画卷尽头留白处,似见江海交汇激起之浪潮——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其润泽万物、沟通古今之精神,将随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汇入人类文明之海洋!
岁次乙巳仲秋孔维克撰文并书于民革中央画院
花絮照片

民革中央画院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部署展览工作

第四届“风雨同舟”民革全国书画作品展组织创作工作会在湖北宜昌举行,期间召开了《新长江万里图》创作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