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工信系统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强省会”战略聚力打造工业强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以先进制造加速产业融合和迭代升级,实现工业经济整体能级跃升,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万亿级突破,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十年来济南工业持续壮大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今年8月5日上午9:30,由济南企业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全球最大的整体环轧钢环获得吉尼斯官方认证,“世界第一环”一时间火爆全网。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创造出“世界第一环”的这家济南企业,10年来年产值已从2012年的不足8亿元增加到目前约35亿元,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伊莱特的成绩正是十年来济南工业发展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工业经济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向质量要效益,取得了显著成效。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济南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石和重要支撑。
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十年间,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重大跨越,经济总量逐年扩张。2021年,全部工业企业超过30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15家,较2012年净增668家,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于2014年、2019年先后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2020年突破7000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跃至8000亿元平台,达到8335.8亿元,是2012年的1.87倍,利润总额382.7亿元,是2012年的1.5倍,企业户均营业收入3.6亿元,较2012年显著提高0.9亿元。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年间,济南工业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6.6%的平稳较快增长。尤其是2020年,全部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23.4%,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44.2%,直接拉动增长2.1个百分点,为当年全市GDP总量跃升万亿平台、工业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工业经济占GDP比重攀升至24.0%,为全市经济总量稳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六大重点行业总营收超过5000亿
在工业总量持续壮大的同时,十年来济南工业实体经济日趋活跃,行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如今的济南,工业门类分布广泛,遍及41个大类行业,重点行业覆盖装备制造、原材料制造、消费品制造等多个范畴,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领域广布;制造业作为济南工业经济的核心基础,十年来,重点指标占比水平和增长贡献率始终高于90%。
不仅如此,济南产业也已形成集群优势。2020年,汽车制造业、黑金属压延加工业年营业收入达到千亿级别,较2012年实现倍增,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等13个行业超过百亿。2021年,六大重点行业(汽车、钢铁、医药、计算机、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合计完成营业收入5054.1亿元,利润总额245.8亿元,分别达到2012年的2.4倍和3.2倍,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均超过60%,成为工业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动能。
随着工业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十年间,全市逐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加速成长的企业梯队。中国重汽集团、莱钢集团、浪潮集团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齐鲁制药、泰山钢铁、九羊集团、圣泉集团等百亿企业相继涌现,二机床、玫德集团、临工重机、华熙生物等名牌企业享誉全球,并在产业链、价值链及销售终端发挥优势带动辐射效应。2021年,全市748家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01家,百亿企业12家,济南市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第15位,全省第2位,8家制造企业入围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省级瞪羚企业4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3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88家。
“济南智造”能级跃升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4000家
十年来,济南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智能制造加速动能转换,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步伐,“济南智造”能级实现跃升。
十年间,全市工业经济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核心引擎,2020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2.2%,达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17.9%,较2016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0%;合计完成营业收入1257.5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达到11.8%、13.3%,均领先全市规上工业平均7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培育。十年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加速扩容,全部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在2019年、2020、2021年三年间,实现了2000家、3000家、4000家的连续跨越。2020年,经省级认定,纳入高新技术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企业突破千家,2021年增至1230家,较2015年净增超600家,合计实现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54.75%,较2015年提高12.1个百分点,领先全省平均7.99个百分点。
区域结构显著优化
主要工业品生产能力实现倍增
十年来,济南不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以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锻造延伸供应链条、优化完善产销对接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区域结构显著优化。十年间,全市工业发展空间大幅拓展,重点区县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区域梯次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尤其是济莱区划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步伐以来,“东部隆起带”强势引领,2021年,高新区、莱芜区、章丘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600亿元、1500亿元、1300亿元体量规模,合计4580.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5.0%,成为稳定工业经济的主要基石;城郊工业区县支撑有力,历城区、长清区、钢城区、平阴县、商河县规上企业合计881家,占全市企业家数比重38.1%;中心城区结构优化,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市内四区规上企业户均收入4.5亿元,领先全市平均0.9亿元,户均利润总额1201.6万元,较2012年实现倍增;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南山管委会从无到有,共引进、培育企业51家,达利食品、泉华包装等轻工企业蓬勃发展。
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十年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形成了优势产业突出、重点行业齐全、民生保障有利的良好布局,全市重点产品生产稳定,生产原料供应充足,高端制造填补空白,高附加值产品加速替代。2021年,全市水泥产量超1500万吨,钢材产量超2100万吨,商品混凝土超3100万吨,均较2012年实现倍增;生产载货汽车31.9万辆,服务器113.7万台,分别是2015年的3.5倍、1.7倍,汽车用发动机超4000万千瓦,化学药品原药接近万吨能级;工业机器人、高温合金、光纤、光缆等新产品从无到有、迅速壮大,新能源汽车、逻辑芯片、集成电路原片相继量产填补本地空白,数控金属机床、额定容量≥8000千伏安的电力变压器、11万伏以上高压开关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替代加速。
强省会必须强产业,强产业必须强工业。在济南,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为省会高质量发展厚植了强劲动能,提供了硬核支撑。站在强省会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济南正抢抓机遇、全力攻坚、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工业强市新局面,以省会产业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强省会和工业强市战略加持的济南,发展前景可期。
(来源:爱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