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解读首场新闻发布会。德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刘刚对《关于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进行解读。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德州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突出个性化创新、地域化特色、集成化优势,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创新提升行动,各项惠企举措亮点频现,全市营商环境“土壤”加速优化。2022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德州市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100城市第79名。1至10月份,全市新设市场主体9.65万家,同比增长41.22%,居全省第3位;其中新设个体工商户7.12万家,同比增长61.43%,位居全省第2位。11月25日,《关于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实施,文件共5部分内容,16条具体措施。
规范监管执法,打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
包括三方面措施:一是规范入企执法和调研。重点是建立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和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事项2张清单,健全“一口登记”、亮码入企和企业评价等机制,部门入企执法和调研必须先登记备案,未登记备案的,企业可拒绝有关人员进入。二是探索涉企监管新模式。重点是推行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综合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严格限制同一时间段到同一企业执法检查次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必要的干扰。推进首违免罚(轻罚)和轻微违法免罚(轻罚)清单扩面提质,提升教育劝导措施占比,为企业营造宽松环境。三是依法审慎办理涉企案件。重点是规范强制执行措施,在查封厂房、机器设备等企业财产时,能够继续使用且不对该财产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允许企业继续使用。侦办涉企经济犯罪案件时,严格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对明显超标的查封的,应当依职权解除对超标的部分的查封,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优化要素供给,打造更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
包括三方面措施:一是加强土地要素支撑。重点是调整优化全过程用地审批流程,确保用地审批时间压减30%以上。对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土地整理、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用地效率的企业,完成工程规划许可后可直接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不再征收土地价款差额。优化临时用地手续办理,对市级以上重大项目、民生重点工程,允许企业用银行履约保函代替部分土地复垦保证金。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重点是完善重点金融服务企业(项目)工作制度,促进企业融资需求和信贷产品供给的精准匹配和直接对接。推行工业、商业等类型不动产带押过户登记,支持企业盘活现有不动产,降低企业资金压力。三是优化水电气暖报装。重点是建立水电气暖等市政公用服务全链条协同机制,实现建设项目市政公用设施接入“零跑腿、零延时”。规范园区供配电设施建设,鼓励园区企业单独申请用电报装,着力解决企业转供电问题,在重点园区推广企业“入驻即送电”,持续压降企业用电成本。
推动服务升级,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包括三方面措施:一是提升涉企审批服务效能。主要是对重点项目推行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三全”集成服务,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项目落地速度。在入驻企业较多、产业发展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区)设立政务服务站,为企业精准提供“一站式”手续办理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推行“云踏勘”“云评审”线上远程服务模式,减少企业跑腿次数。二是方便市场主体准入退出。重点是统一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各类业务的申请材料清单要件、审查标准、容缺受理标准和疑难问题处置方案,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全市一个标准办理。优化简易注销办理流程,公示阶段同步开展简易注销承诺书和涉税事项预检,实现市场主体简易注销“一次办好”。三是改善市场主体办税体验。重点是将部分办税缴费服务延伸至各级税务分局和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就近办”。加强税费矛盾争议调解团队建设,提高调解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市场主体办税缴费体验。
强化权益保护,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包括两方面措施: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重点是推行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简化办案环节,实现简单案件20个工作日内办结。开展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进行精准宣传帮扶,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重点是简化电子招标示范文本形式要求,及时修订废止不合规条款。稳步推进房屋建设和市政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总承包企业承接资质类别内上一等级的工程项目。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将预留份额比例提高至45%,对货物服务采购项目非预留份额采购项目包,将小微企业价格扣除比例提升至10%—20%。
加强政企沟通,打造更加和谐融洽的政商环境
主要是建立健全即时沟通、现场办公、接诉即办、信用修复、闭环解决等机制,进一步加强市领导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通过政企座谈、走访调研,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诉求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及时督促分管部门指导企业修复信用,多维度解决企业办事堵点难点,持续提升服务企业质效。
(来源:大众网 记者/张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