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论坛上,与会的各国嘉宾围绕“携手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共商绿色发展大计。其实,作为中国接任2024至2025年度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后,举办的首场高级别活动,此次论坛既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广泛交流,也是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来,绿色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绝迹多年的物种在山东再次现身
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一场“赋能区域合作,共促绿色发展”的主题展览吸引了与会各国嘉宾的目光。记者从现场看到,几只栩栩如生的东方白鹳、灰翅浮鸥等珍稀动物标本栖息在展厅中央位置。在其侧上方展台的瓶子里,依次装着野大豆、细果野菱、问荆、朝天委陵菜、水鳖等水生生物的标本。
这些都是山东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的缩影。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因耐盐耐旱、抗病性强,是国家宝贵的种质资源。而位于山东的黄河三角洲,因环境非常适合野大豆生长,是目前我国仅有大面积拥有野大豆的地方。近年来,该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加大对野大豆等原生物种保护力度。目前,野大豆保育区已提升至7.46万亩。
同样,在距离绿色发展论坛主会场数百公里外的济宁邹城孟子湖,曾经绝迹的、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正成群结队地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动着。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桃花水母竞逐碧波的美景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争相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3年,山东省完成了覆盖全省六大流域79条河流、11处湖库、900余处点位的水生态环境调查工作,调查共发现了2426种水生生物,其中鸟类220种、鱼类78种、水生植物763种、大型底栖动物189种、浮游动物183种、浮游植物296种、着生藻类697种。其中,绝迹多年的银鱼、刀鱼、麻坡鱼、中华鳑鲏、桃花水母等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物种再度现身,小叶地锦、蚓果芥和羽叶鬼针草更是首次被发现。
山东万元GDP能耗近三年累计下降15.8%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作为中国的工业大省,山东如何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也备受与会嘉宾的关注。
在主题展览现场,海尔推出的一款太阳能空调吸引了全场嘉宾的注意。该产品采用先进光伏MPPT和直驱变频技术,实现了光伏发电利用率95%。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产品比传统空调最高节约能耗90%,在全球节能空调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生态环境治理与节能减排降碳中的“山东智慧”远不止这些。2023年7月,我国首条百万吨输送规模、百公里输送距离、百公斤输送压力的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这条从淄博到东营一百多公里长的管道投运后,助力胜利油田高效采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能源是减污降碳的主战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数据显示,“十四五”前三年,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8%,而经济年均增长6%。同时,山东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预计今年年底,山东新能源装机规模将历史性超过煤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