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磁捕技术是湖泊蓝藻水华防控的先锋技术,利用微纳网状结构的矿物材料,通过磁加载和磁絮凝,将藻细胞及颗粒态氮磷污染物粘结并包裹,快速形成较为密实的絮体矾花。磁性絮体流经不断转动的磁分离装置时,被磁面吸附、捕获并移出,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藻/水的在线分离。这项技术针对传统气浮法和絮凝沉淀法处理藻水费时较长、出水水质较差的状况进行了革命性创新,进出水仅需3分钟—4分钟,处理效率提高5倍以上,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和接近湖库Ⅲ类水标准,兼有“蓝藻打捞、内源削减、清水还湖”三大功能。目前,蓝藻磁捕船已在大型湖泊、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及城市景观水体蓝藻应急防控打捞场景下广泛应用。
项目优势与工程创新
精准施策是项目成功的前提。为进一步理清治理思路并提高施工效率,雷克环境董事长吴敬东先后召开了六次项目推进会,要求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个方案”“三张图纸”和“四项工程”展开工作。具体而言,围绕生态恢复这一总目标,认真执行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把控方案,严格对照底泥污染分布图、湖床高程对比图和生态恢复配置图,精心组织底泥洗脱、行洪疏浚、溢流截污和生态恢复四项工程,科学治理、精准施策、循序推进,最终使河湖实现了由“藻型水体”向“草型水体”的生态转型。
先进技术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雷克环境首先针对西小湖藻华泛滥的状况,紧急调运了蓝藻磁捕船、藻水分离车、龙卷风吸藻装置和“迪沃”大流量吸藻平台进行蓝藻应急处置,以工作加速度跑赢蓝藻繁殖速度,有效遏制了藻情的发展。随后,通过底泥洗脱不断削减内源污染,改善水体生境并促进生态恢复,同时采取生态隔离措施,确保生态恢复区沉水植物的生长。目前,西小湖生态恢复区的水体透明度已达到80cm,与外围水域形成了鲜明对比。众多专家称赞,“两湖三河”的治理成效和技术路径开阔了河湖水环境治理的思路,为安庆乃至全国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示范。
长效运维是项目成功的保障。2023年10月,“两湖三河”项目进入了为期三年的运维阶段。在运维期间,雷克环境不惜成本,加大了设备、人力和水生植物种植的投入力度,通过常态化的底泥洗脱,不断移除沉积污染物,严格控制内源污染反弹,巩固了前期的治理成效,实现了水质提升和生态恢复的良性循环。
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显著:藻华风险基本消除,西小湖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地表Ⅳ类水标准,重现了水草丰茂、水质清澈的生态美景。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安庆城区河湖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了城市形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湖沉积物中存在大量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芽体、种子以及底栖生物。传统的清淤和疏浚方式不仅会降低湖床高程,而且难以去除水体悬浮物和提高水体透明度,无法满足水生态恢复所必需的“透深比”,同时还会对底泥种子库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底泥洗脱技术是诸多内源治理方式中唯一能够精准去除底泥有机质和胶体悬浮物,并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水体透明度的先锋技术。这项技术能够保留原始种子库,使水体底质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或芽体通过光合作用复苏萌发并得以健康生长。此外,物理扰动、絮凝沉淀、泥水转运和污泥压滤全流程实现闭环运行,污泥产生量仅为清淤法的1/20,成功实现了污泥减容减量和“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
图为项目实施后,西小湖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空间。
经济效益可观:目前,在生态恢复领域通行的清淤疏浚、水质净化和植物种植“三步法”,不仅资金投入大,存在过度工程化治理的问题,而且没有准确切中内源污染的构成和释放特点,难以有效满足科学治理和精准治理的要求,往往事倍功半。底泥洗脱技术通过泥水共治和修复生境,创造了适宜沉水植物萌发和生长的有利条件,为重启水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促进生态完整性的恢复破解了“生态密码”,彻底颠覆了现行的“三步法”,显著降低了投资成本。
社会效益突出:项目实施后,全面解决了安庆城区河湖污染问题,营造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空间,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生态、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此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广大市民的沟通和宣传,大幅提升了市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广大市民共同维护城市环境,为推动安庆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