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有三大航2024年年报全部出炉,财报披露了一坏一好两个消息:坏消息是三大航仍未能实现扭亏为盈,好消息是均实现了大幅减亏。在航运成本持续上升的现实压力下,行业竞争加剧、机票价格“内卷”等因素导致三大航在客运上所获收益进一步缩水。
在客运收益承压,全面扭亏具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2025年,三大航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降本增效,南航日前甚至推出了“超薄座椅”打造全经济舱客舱试图降低运营成本。开源方面,各大航司积极启动扩张航线、增加航班的“内卷”模式,而在民航局年初提出“加强价格收费监管”要求下,三大航也做出了稳步提升机票价格的战略举措。然而,以上措施能否让民航“御三家”彻底摆脱亏损局面,仍需观察。
全力降本增效成效显著,但“旺丁不旺财”现象仍较为突出
相比2023年整体过百亿元的巨亏,三大航去年亏损大幅收窄。
财报显示,三大航去年累计减亏超72亿元。具体来看,南方航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96亿元,而2023年亏损了42.09亿元;中国国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7亿元,2023年为亏损10.46亿元;中国东航亏损42.26亿元,2023年亏损81.68亿元。其中,东航减亏最多,净亏损也最多;国航减亏最少,净亏损也最少。
减亏背后,是各大航司集体选择全力降本增效的结果。
而在众多航司中,南航降本增效的力度最大。数据披露,2020年至2022年南航做到了增收节支110亿元、在国内主要航司中经营亏损最小,百元收入成本费用由最高变为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南航近期全面推出采用了“超薄座椅”,引起网友热议。南航战略规划投资部总经理皮文晖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为适应市场趋势,提高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客舱布局与市场航线的匹配度,落实机队精益管控策略。南航自2025年3月起陆续对28架A320系列飞机和15架737-800飞机进行全新客舱布局改造,改造后配置国产轻薄型座椅。
三大航中,国航亏损最少。日前,对于投资者“亏损收窄的经营努力有哪些”的提问,国航董事长马崇贤直言,公司在2024年收入端保价争量,成本端严控成本。含燃油附加RASK(单位可提供客公里收入)全年同比下降4%,CASK(单位可提供客公里成本)全年同比下降6%。
虽然全力控制成本,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2024年航空客运市场“旺丁不旺财”现象较为突出,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2023年下降超过10%。
平均客公里收益是航司核心经营指标之一,该指标主要表示航空公司运输每名旅客每公里带来的收入,是票价水平的直接反映。过去一年,三大航客公里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南航平均客公里收益最低,为0.48元,同比下滑12.73%;东航次之,平均客公里收益为0.512元,同比下滑13.66%;国航相对较高,平均客公里收益为0.5338,同比下滑12.41%。
中航协日前举办的专家沙龙研讨会上也提到,2024年我国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约7.3亿人次,旅客运输量创我国民航发展历史新高。但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12.1%,比2019年下降3.8%。暑运旺季、国庆假期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分别下降13.8%、15.1%。
此外,航空油料依然是成本支出大头。三大航财报显示,国航航空油料成本同比增加69.95亿元,东航同比增加43.97亿元,南航同比增加29.39亿元。国航在其财报中提到,集团业绩受航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本报告期,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平均航油价格上升或下降5%,本集团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约26.86亿元。
各大航司希冀增加航线突围,市场已难觅200元以下低价机票
面对业绩承压局面,部分航司通过差异化策略实现了盈利。
航空货运公司和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表现尤为突出。南航物流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2.33%,达到41.86亿元;国货航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6%至73%。这主要得益于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空运运价的上涨。此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如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和灵活的运营策略,也实现了盈利。
为实现扭亏为盈,三大航2025年还将继续扩张航线。
国航董事长马崇贤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国内航线的增长、国际航线的企稳,对公司盈利都重要。其财报也提到,国航将深化国内航线网络,拓展国际航线市场,紧抓行业发展机遇。2025年国航国际运力主要投放在欧洲区域,增投“一带一路”相关市场。
面对即将到来的夏秋航季,东航日前表示,新航季将在北京进一步增加运力投放,在北京首都、大兴两场日均出港班次量达到132班,执行51条国内航线,8条国际航线及2条地区航线。其中,东航将新增北京大兴-乌鲁木齐、北京大兴-库尔勒两条夏秋航季热点航线。
南航也在2024年财报中提到,2025年,公司将以边际贡献总量最大化为目标,加大国内市场运力投入,提升国际航线收益品质。国内航线计划增加北京—西双版纳、海口—义乌等。国际及地区航线计划增加广州—马德里、北京—西安—多哈、乌鲁木齐—广州—吉隆坡、深圳—东京等。
增加航线之外,稳定票价也是一大举措。日前,民航局在年度工作会上提到,要在2025年完善航空运输市场监测预测,常态化开展市场供需态势分析研判;规范重点时段和特殊情况航空运输价格行为,加强价格收费监管,维护航空运输市场价格秩序;引导不同类型航空企业基于差异化功能定位,深耕细分市场,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业内观察,这也是近年来的民航工作会上首次提到“加强价格收费监管”,或与2024年的国内民航市场的“旺丁不旺财”现象有关。会议结束后,目前市场上已经难觅价格200元以下的机票。对于票价变化,马崇贤在业绩说明会的互动问答板块作出预计,2025年国内票价将稳中有升。
对于行业发展整体规划和走势,年初举办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明确,2025年需要航空公司加强合作,持续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坚决避免“内卷式”无序竞争;持续优化航线网络,深化落实“干支通、全网联”,积极推动中转便利化,丰富航空运输产品;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强化精益管理,科学控制成本。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