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间,因财务报告披露不准确、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财务资助披露滞后等问题,贝因美(002570.SZ)及其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宏等6名相关负责人被追责,浙江证监局对其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贝因美自上市以来业绩修正次数多达20余次,其频繁“变脸”的财务数据背后,暴露出其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近年来,贝因美还多次更换审计机构,集中注销子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于55%,为获取资金,将近三成总资产抵押贷款。多年亏损下,“国产奶粉第一股”从行业龙头几乎退位至“边缘”品牌。
连续多年业绩修正引监管问询
频繁业绩修正已成为贝因美的顽疾,被市场戏称为“A股变脸王”。自2013年起,贝因美对业绩预告进行修正10次,对财报数据更正16次。尤其是自2021年起频繁更正,2021年年报、2022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年报,2023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连续进行更正。
其中典型的案例发生在2017年。公司在当年10月预告全年亏损3.5亿至5亿元,但次年1月修正为亏损8亿至10亿元,差异幅度超过100%。因无法确认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商誉减值计提是否充分和合理等问题,导致四名董事无法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类似操作在2021年至2023年反复上演。2024年1月,贝因美将2021年相关贸易业务、2022年至2023年9月线上流量投放业务收入确认方法由“总额法”更正为“净额法”,而在2023年4月,公司已对部分贸易收入确认方法由“总额法”更正为“净额法”,并更正2022年第一季度、2022年半年度及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中相关项目。
更正多年的业务收入确认方法,直接导致前期财报数据大幅调整。2021年合并利润表中,营业总收入因此减少1.94亿元,2022年更正后营业总收入减少1.4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更正后营业总收入增加3427万元。
频繁修正财务报表引来了监管机构的持续关注。2024年5月,深交所就针对其会计差错、客户关系异常等问题发出16项问询,内容包括财报更正设计的具体业务情况、2023年注销15家子公司的原因等,前后多次对前期披露的财务报表进行更正的原因成为关注重点。
而此次警示函直指其收入确认不合规、大股东资金占用等三大问题,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谢宏、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金志强、时任财务总监陈滨、时任董事会秘书李志容、时任总经理包秀飞、时任副董事长张洲峰6名相关负责人被追责。
近四年审计机构频繁更换
贝因美的财务问题与内控漏洞密切相关。由于此前错误的核算方式,导致定期报告中的数据出现了严重偏差,利润表的数据可比性大打折扣。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判断,也让整个市场对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记者注意到,2020年至2024年,公司三次更换审计机构,审计独立性存疑。独董刘晓松曾质疑公司未提供完整资料,就“2017年业绩预测是否存在修正情形”表示“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导致其无法判断业绩真实性,最终辞职。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在2021年、2022年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合计4785万元,存在“掏空”上市公司的风险。尽管这些资金在当年内归还,但这一行为已然构成了非经营性占用,严重触犯了监管红线。此次,浙江证监局对其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并要求公司提交书面报告。
贝因美长期陷入“亏损-微利-亏损”循环。2016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超20亿元,其间,靠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勉强“保壳”。2018年4月被“戴帽”,当年获得政府补助1.05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2.17亿元,2019年4月“摘帽”。而在2023年净利润0.47亿元的背后,是注销15家子公司、调整收入确认方法等动作。
一年内注销15家子公司,贝因美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中表示,密集注销子公司原因包括原有子公司已不再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子公司原规划的炼乳业务未顺利开展、成立一年多来未实现建设新销售渠道并进行专业化营销运作的预期目标等、成立近十年业务发展一直未达到预期目标等。
综上,15家子公司均系成立后未实现公司预期发展目标或相关业务未持续开展,注销期间对往来款等进行清理产生清算收益142.76万元。有投资者指出,授予838万股股份(耗资1743万元),同年注销15家子公司(清算收益仅142.76万元),显示战略决策混乱。
大股东98.85%股权被冻结、质押
作为“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在婴幼儿奶粉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是行业的龙头企业。自2016年开始,贝因美的盈利能力总体呈现下滑,陷入了长达近十年的困局之中。
奶粉生意并不好做。贝因美表示,2023年,新生人口出生率持续探底,婴幼儿奶粉行业受影响很大,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国飞鹤、澳优乳业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均出现滑坡,H&H国际控股收入同比增加9.01%,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4.89%。而与其他三家相比,贝因美营收和净利润垫底,营收为中国飞鹤的12.94%,但净利润仅为中国飞鹤的1.3%。
与此同时,公司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深陷诉讼泥潭,截至2024年三季度,其98.85%的持股被质押或冻结。今年3月,贝因美公告称,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所持4724万股被司法冻结,冻结原因为财产保全。本次冻结基于杭州中院应宁波维贝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维贝”)申请,就贝因美集团与宁波维贝的公证债权文书纠纷一案。
2024年前三季度,贝因美虽然实现了7179万元的净利润,但其未分配利润累计亏损已达9.97亿元,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窟窿”,短期内难以填补。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于55%,债务负担沉重,财务风险较高。
为获取生产经营资金,2025年1月,贝因美向银行申请资产抵押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抵押资产价值10.24亿元,占总资产的26.25%。
二级市场上,受生育政策利好影响,贝因美在最近7个交易日内收获5个涨停板。4月16日晚,贝因美因收入确认违规、大股东资金占用等问题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后,次日(4月17日)股价低开,最终微跌0.14%。4月18日开盘后迅速跌停,收盘价6.56元,跌幅10.01%。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