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社会民生 > 正文

郑州大案系列追踪(145)——对民营企业罚过其罪的指控

郑州大案系列追踪(145)——对民营企业罚过其罪的指控
2025-02-25 09:06:3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民营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促进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优化营商环境,出台诸多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然而,在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一些不合理的处罚问题,这与政策导向背道而驰,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素材来源于网络

根据国务院披露的数据来看,2024年前11个月,地方非税收入约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罚没收入占非税收入的比重约10%,且罚没收入归地方所有。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存在过度依赖罚款的现象,这使得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处罚压力。罚款过多、过罚失当、以罚增收、逐利罚款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

近期,河南郑州中院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就引发了舆论对趋利执法和过度处罚的质疑。

涉事企业是一家以大健康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被指控涉嫌诈骗,被查封资金十几亿,抓捕企业管理人员二十余人。

辩护律师认为,本案无论是对涉案资产的查封、还是对被告人的罪名指控,都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包括超额查封资产、公司资产与个人资产的混淆、指控与被告人行为的危害性不相称等等,并对郑州有关部门案件侦办过程中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趋利性执法提出了质疑。

2024年10月司法部与国家发改委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七条加强权益保护要求规范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并要求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规范异地执法行为。说明了中央对于趋利性执法的高度重视。

司法量刑,关乎每一个企业、公民的切身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必须警惕量刑过重的现象,公正司法,让司法这架天平保持精准平衡,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连载提要

此案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网络上引起了无数网友的讨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案件更多的事实,我们将持续为大家披露案件细节!

(来源:六月飞雪216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郑州大案系列追踪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