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极具想象力的路径,有望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成本结构。但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画饼”的资本故事。自动驾驶是一场需要持续巨额投入的“豪赌”,且短期内仍需配备安全员,商业化道阻且长。值得注意的是,Robotaxi赛道已巨头林立,滴滴、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等早已入局。分析师陈礼腾指出,曹操出行想在这个更“烧钱”的赛道脱颖而出,需要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尽管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但共享出行赛道的前景依然被看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在消费需求和下沉市场普及的推动下,中国共享出行的市场渗透率有望从2024年的4.3%提升至2029年的7.6%,整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超8000亿元。
在此背景下,曹操出行上市激起了市场的两极化反应。一方面,以中泰国际为代表的券商在上市前给予“申购”评级。他们认为,曹操出行1.4倍的市销率与同业公司嘀嗒出行相近,考虑到其行业地位、市值规模以及与吉利集团的强大协同效应,该估值尚属合理。基石投资者中也不乏梅赛德斯—奔驰、国轩高科等产业巨头的身影。
但另一方面,市场的实际表现和大量投资者的反馈则更为悲观。从暗盘到首日的大幅破发,让包括基石投资者在内的所有打新者悉数被套。有报道称,投资者一手亏损达594港元。有投资者直言这是“给司机和流量平台打工的‘冤大头’”,是“下一个‘韭菜粉碎机’”。
上市之后,李书福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曹操出行约81%的表决权,按首日收盘价计算,其持股市值接近151亿港元。根据规则,这部分股权及其他早期投资者的股份将面临至少六个月的禁售期。
曹操出行能否在禁售期内,向市场证明其商业模式的韧性与潜力,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寡头垄断的网约车市场,如何平衡增长与独立性,如何在重资产运营与盈利能力之间找到支点,依然是摆在这位行业“第二”面前最严峻的考题。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