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社会保险精算制度,继续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健全社保基金长效筹集、统筹调剂、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机制。
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
优化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和经办管理服务。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制度。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健康促进政策制度体系,提升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加强疾控体系建设,防控重大传染病。
健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促进分级诊疗。
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编制、服务价格、薪酬制度、综合监管改革,加强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保障。
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发展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
全方位提升急诊急救、血液保障和应急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
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
倡导积极婚育观,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发挥育儿补贴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作用,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落实生育休假制度,实施早孕关爱行动、孕育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妇女和儿童健康服务。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
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内容,制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路径、措施,推动更多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健全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
加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完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
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