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90周年之际,带着对伟大长征精神的,以及沿线各族群众的牵挂,“情系阿坝·再铸同心——‘同心·共铸中国心’2025阿坝行”大型公益活动于5月15-21日在红军长征重要途径段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启动,来自北京的600余名医务志愿者,在阿坝州13个市县,以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碌曲、夏河3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健康公益综合服务。此次活动也是“同心·共铸中国心”第三次对阿坝州和甘南州开展的大型系列帮扶活动,并首次将爱心覆盖阿坝州全域。

步长制药董事长、共铸中国心秘书长:赵涛
“同心·共铸中国心”的标志由一红一蓝两条水墨弧形的心组成,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代表着这个项目的起源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爱救助相关。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喜欢将这个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讲述给关心的人听,特别是促使他走进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开展工作的一个故事,他会一遍一遍地重述,不厌其烦。

“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的起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原中央统战部七局局长安七一给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讲了一个故事:2006年春天,一个美国教会代表团到西藏,筛选了300多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首批30个孩子送到北京治疗,手术完成后,他们告诉孩子说:“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总统派我们来救你们的,你们将来一定要崇尚美国的民主、自由。”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美国人走了,还剩下300多个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有几个孩子夭折了。
赵涛听完后,毅然决定:“我们来救这批孩子!”
一句承诺,始终坚持!今年已是第十八年!
从此,“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慈善活动在中央统战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主办,在国务院侨办、中国侨商协会、民革中央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步长制药全程资助并组织实施。十多年来,活动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和全国四省涉藏州县,十七个地市州,一百多个县。来自首都乃至全国1000多家医院、20多个学科的3.2万名专家、教授,在张伯礼院士、高润霖院士、王陇德院士、黄璐琦院士、陈香美院士、郎景和院士、陈凯先院士、韩雅玲院士、董家鸿院士等的带领下,深入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边疆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大规模健康公益帮扶活动。累计为西藏及涉藏州县一百万人次的各族群众开展了高质量的特色医疗帮扶工作;为相关受援地区医务人员组织培训3000余场次,覆盖人员10万余人次;为当地群众开展健康科普讲座,惠及20余万人次;为逾3700名先心病儿童实施免费手术治疗;救治近万例肝包虫病患者,并在青海省实现了相关病种的“动态清零”;帮助近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各项举措累计惠及高原地区群众超100万人次,“同心·共铸中国心”活动全程赞助支持方步长制药,累计捐款捐物超过7亿元人民币。
一针成名
赵涛得到第一桶金的故事,现在看起来有些传奇色彩。1992年,当时只有26岁的赵涛随父亲赵步长前往新加坡参加“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方为二人安排了一场活动,为一位名叫刘亚美的新加坡脑血栓患者进行现场治疗。刘亚美年过六旬,因脑血栓后遗症,已瘫痪6年。
当时在国内,赵氏父子潜心研究多年的针灸疗法“药气针”已颇有名气,这门针灸疗法专门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在现场所有专家和媒体的注视下,年轻的赵涛在刘亚美四肢的穴位上缓慢行针。20分钟后,刘亚美奇迹般站了起来。
赵涛的医术轰动了新加坡,4000多人要求就医。赵步长先行回国,留下赵涛继续行医。3个月里,他陆续收到患者为表达感激之情递给他的红包共90万美元。这笔钱后来成为赵氏父子创业的启动资金。
1992年,邓小平前往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国内涌动,赵氏父子当时已成功研制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制剂,正计划把这一产品推向市场,以实现更大价值。次年,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其独家专利产品“步长脑心通”投放市场,第一年销售额就达500万元,之后几年里更是快速攀升,2015年销售额超过28亿元。直到今天,这款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仍然是步长制药的明星产品。
创业初期,赵涛在公司担任总经理。学医出身的他深谙市场之道。他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做生意,18岁卖咖啡,19岁卖明信片,20岁卖游戏机赚了3年学费。
在赵涛的操盘下,步长制药通过广告策略和独创的营销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公司走上正轨后,采取“收购+上市”战略,相继收购山东丹红制药、保定天浩制药等十多家药企,并推动山东步长制药于2016年上市。如今,步长制药已发展成为中国大型制药企业,位列中国制药企业前五,旗下拥有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四个经过长期市场检验的成熟品种,主要涉及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领域,同时也覆盖妇科用药等其他领域。
覆盖所有涉藏州县
赵涛仍然清晰记得第一次“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走进西藏时的情形。中央统战部为800余位医务专家及志愿者专门协调了专列,成为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进入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医疗队伍。
志愿者们在西藏设立了多个医疗义诊点,周围的藏族同胞骑着马开着摩托赶来。有的医生在诊疗中因为缺氧晕倒,吸完氧继续工作。“医生说:‘我们来一趟不容易,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所以无论来多少都要看完。’”赵涛回忆说,“那一次共给3万多人看了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