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文化学者郦波因在“今日头条”平台上的原创古体诗事件,与网友进行了一番“论战”之后宣布退出该平台。郦波的诗究竟是“化用”还是抄袭?这场论战到底是理性的学术讨论还是充满戾气的抬杠?
“明月清风弄我衣”之争
学术明星,指的是有一定名望和明星热度的文化学者。这是一个近些年才出现并且热度很高的词汇,《百家讲坛》栏目可谓是第一代学术明星的制造源地。这几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栏目广受欢迎和关注,越来越多学术明星走进人们视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就是其中一名。
郦波
郦波以其儒雅的谈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观众喜爱,他也喜欢在网络平台上与网友分享阅读和创作诗词的心得。近日引起广泛争议的是他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发表的《旅夜书怀》一诗,全诗如下:“长夜永怀难自问,欲笺尺素赏音稀。一身多少江湖事,明月清风弄我衣。”不少网友认为这首诗颇有意境,尤其称赞最后两句。
不过,网友“一凡诗词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写了一篇《改写郦波教授一首七绝兼论名人诗词》,将这首诗的优缺点细细分析,并直言“如鲠在喉”。其中最引发关注的,莫过于这首诗多处“化用”古人诗句,如首句出自唐代诗人方干的《除夜》:“永怀难自问,此夕众愁兴。”后两句则可对比宋代诗人黄孝先的这首诗:“天寒霜落雁来栖,岁晚川空雁不归。江海一身多少事,清风明月我沾衣。”确实是只改了两个字、变换了一下顺序而已。
这番争执一出,郦波回应这是构陷和贬损,举出了诸多诗人的佳句也是化用前人之句的典故,似乎语气颇为激烈。“以诗会友,本为雅事。若以贬损为能,自夸为务,则未免夜郞,徒为人笑。”随后他又发表了一首《月夜临洞庭登岳阳楼》。然而这首诗一经发出,又被“一凡诗词客”和众诗友指出了种种问题。特别是这首诗的第三句“平生家国萦怀抱”,是原封不动地从元代诗人瞿佑的《旅舍书事》中搬来的。
事件仍然没有结束,几天之后,郦波继续发表诗歌《春日独回故园》,其中还有这么两句:“庭深刺柏精神在,池浅鼋孙怙恶繁。”并且配序,小序中有这么两句:“见几只王八,撕咬自嗨。遂成此律。”郦波的用意不言而喻,这首诗歌连同小序,用浅显直白的言辞回骂那些“挑刺”的网友。郦波还在评论里解释:“沧溟先生不过即景而作,嗜咬之辈不必对号入座,敬颂诸君,假日春安。”
郦波发文因母亲为其忧心,故而退出了今日头条
一时间,争执不下。直至5月9日晚,郦波发文因母亲为其忧心,故而退出了今日头条。
谁在偏执,谁在理性?
公开资料显示,郦波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2017年以来,郦波公开出版的著作主要有5本,分别是《五百年来王阳明》《人生自有境界》《诗酒趁年华》《唐诗简史》《宋词简史》。而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几乎检索不到署名“郦波”的相关学术文章。近几年他屡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给大众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的学者。
近几年郦波屡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此番在网络平台上的论战,郦波似乎一改电视中儒雅温和的形象,与网友辩驳起来言辞激烈。不少较为理性的网友看来,郦波这次的反应有些过度。其实写诗为文,化用古诗或者模仿个别诗句原本就是诗词创作中的常见现象,不过是“化用”还是“抄袭”这种文化现象,并不像数学题那样有泾渭分明的答案。如果郦波与网友都是“以诗会友”,不妨考量交流,一方没必要过度挑剔,另一方也没必要过度在意。
其实,正如郦波所言,原本可以不必理会。即便是出来交流,也大可不必戾气太重。事实上,整件事情中也不乏理性的网友出来说话,比如网友“畢宿”说:“但你不要写那些所谓的诗词,有点膨胀了,不因为你电视诗词文学点评好就自己觉得写的也好,膨胀,可能会找不到北。……不要去欲盖弥彰,虚心接受,扬长避短,希望郦波你在诗词文学点评路上站稳走好。”不过从回复来看,郦波仍然不够冷静:“难道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喜欢写诗也成为一种原罪了吗?悲哀!”
通观整件事情,不难看出写诗不是原罪,除了郦波身处的学界,民间亦有很多诗词爱好者。郦波难以接受网友的指正和批评,大抵是习惯了肯定而无法接受“抄袭”这般难堪的字眼。即便是化用,古人的化用和今日之事也并非可以同日而语。举例来说,杜甫并非因化用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而写出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句子而名垂千古,而是因为诗人本身有大量毫无争议的千古名句和博大情怀。化用只是伟大诗人的小游戏而已。今人今事中的“化用”,显然和古人有很大差别。
另外,即便是抛开“化用”“抄袭”之争,诗歌写得不好也并不丢人。《全唐诗》收录诗歌四万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也不过几十首,大量诗作并无很高的艺术水平。此番风波中郦波与网友“一凡诗词客”的诗作,怕是将来都不会流传千古。
若无强大心态,少言为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桩事件中,女诗人余秀华发声,附和郦波的“我笑彼二虫,彼笑我鲲鹏”二句,称“您抬举它们了,它们不是虫,是虫屎!”郦波则回复道:“您是真正的诗人!您的诗作必将不废江河万古流!”余秀华的诗作会不会“不废江河万古流”目前我们尚不得知,不过可以得知余秀华想必经历过与该事件类似的舆论,故而两人有所共鸣。
部分网友的戾气之重,也屡屡在重大事件的舆论发酵中显现。在郦波这桩事件中,除了一些网友客观理性的交流外,发酵中逐渐出现了如郦波所说的“肆意谩骂和恶意构陷”的声音。作为学术明星,自然一言一行更加受到网友的关注,很可能被抓住某个点聚焦放大。如果是无名网友发布自己的诗作,恐怕会无人问津。享受着高流量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无法回避高流量带来的风险。
郦波
事件发生之初,本可以不加理会或者稍加解释便让事情过去,郦波的多条回复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一些人的情绪。可能多数时间端坐书斋的郦波老师没有经历过网络信息混杂和汹涌,高估了网友的温情脉脉。网友绝对不是节目录制现场的迷妹,也不是签售会上捧着书求签名的读者。
其实,网友对,你杠不过;网友不对,你也杠不过。不管占不占理,没有一个人能杠过万千网友。如果没有强大的心态,只是自寻了万千烦恼。从这一点来看,还是“身经百战”的娱乐明星心理更加强大,受得住追捧扛得住诋毁,看得见荣耀却能忽略污浊,个个修炼成了“钮祜禄”。要不,娱乐明星身上的负面声音更多,极少见他们亲自下场回怼。
混迹复杂的网络江湖,大抵有这三种情形。第一种,如果愿意在网络多言也无妨,但是最好修炼强大的心态,万箭穿心而漠不关心,诋毁流言过眼不过心,最好还能鄙夷地一笑。第二种,倘若没有这么洒脱的心态还想多说话,不妨学下微博网友的“保命”方式,预计到争论即将来袭时来一句:别杠,你杠就是你赢。第三种,最安全、最简单也最不会让网络搅扰自己的方式:少言慎行。
从第一批学术明星到今天,很多知名学者红了又凉。如此看来,即便没有太盛过,却能长久不衰者,大抵还是在公共平台少言之人。
更重要的是,娱乐的泡沫退去之后,学术水平究竟如何,决定着“学术明星”们到底是真正的学者,抑或只是“明星”。(来源:新黄河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