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李想集锦】㊺丨著名记者李锦40年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李想集锦】㊺丨著名记者李锦40年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2022-02-20 16:35:0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元宵节到了,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善打电话到北京,邀请李锦夫妇到商河来看鼓子秧歌,同时来商河的还有著名摄影家侯贺良、渠晋湘夫妇。因为编纂《张坊镇志》的前缘,我有幸参与陪同,李锦很忙,他年已七旬,仍然身负经济研究重任,被称为“中国国企政策第一解读人”,在报纸上、广播里不停地听到他解读中央政策与重大新闻的声音。

刘锦善是土生土长的商河人,他在德州农村发展学院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商河县张坊公社,他常去李锦当年调研的白集村,了解李锦在改革初期对张坊报道受到党中央领导赞扬的事迹。1980年至1982年,是商河历史上农村改革最热闹、农民情绪最为高涨的三年,是商河千年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三年。李锦是那段历史的调研者、参与者与传播者,刘锦善以商河人的热情和真诚,邀请李锦来休息几天,看看鼓子秧歌。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政府不组织大型活动,但是鼓子秧歌之乡农村自发组织的活动仍然热闹。

没有想到,他一打电话,李锦便答应了,而且夫妇俩一起来商河。李锦在商河人民心中是有影响的功臣,张坊一带百姓视他为“亲人”“恩人”。刘锦善和商河县的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奔走相告“李锦回家”的好消息。

42年商河情

2月12日中午,李锦夫妇如约回到商河。李锦是我国以调查研究而著名的记者,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记者的一面旗帜。他以调查研究立身,长期与百姓同吃同住,是百姓的知心人,被称为“庄户人家的好记者”。下恤民情、上达庙堂的智囊,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而李锦是在食不果腹的历史背景下来到商河的。

他在1980年冬、1981年初和1982年连续三次到商河来调查农村改革的情况,当时的调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商河县胡集公社(今贾庄镇)街西王村、张坊公社(今张坊镇)西小王村、白集村农民经销羊肉等报道,新华社发了十多篇报道,仅《人民日报》就采用商河报道五次,使得商河县名声大震,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鲁西北棉区思想解放的标杆地,张坊镇白集村因之被称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萌芽地”,安徽小岗与商河张坊分别作为“包产到户”和“市场流通”的农村改革典型,被研究学者并称为“南有安徽小岗,北有山东张坊”。李锦早期调研报道的历史地位不仅超出了商河,也超出了农村,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集体心理意识上树立了强烈的商河自信。

图片

20世纪80年代初,是商河人至今还津津乐道的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也是群众对共产党最为拥护的时期之一,这一历史坐标的时空烙印如此鲜明而强烈,其重要的原因是李锦这个从北京来的大记者为商河扬了名,使商河一时间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地区。李锦的功劳,商河人街谈巷议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更让商河人民群众感动的是,李锦首赴商河是在他结婚的第二天,他利用新婚蜜月时间到农村调研,这也是夫人和他一起来商河的原因。

李锦的夫人李海萍是山东省社科联原巡视员,是一位正厅级领导,新婚之时她还是部队的新闻干事。这次和李锦一起来商河,除了这里是李锦建功立业的地方,也是他们结婚后一起到这里来度蜜月的地方,还因为这里是她的父亲李振南参加革命后解放山东的第一站。老人家是1945年在广饶参军,随着杨国夫解放商河,然后经山海关进东北,几年后又从哈尔滨一直打到海南。这次她回到父亲解放商河的地方,也是对先辈的深切追念。

图片

商河人常说这里经历了“两次解放”,一次是跟着毛主席打天下,解放了商河;一次是跟着邓小平搞改革开放,被商河人认为是“第二次解放”,这第二次解放,因为先有当地群众的勇敢实践,后有李锦的高层报道而格外具有特色鲜明的“商河”印记。两代人的鲜血和心血凝聚在一个地方,凝聚在“鼓子秧歌之乡”商河这个千年古邑。商河之于李锦,深具人生百味;商河之于李海萍,写满儿女情长;商河之于李锦、李海萍夫妇,饱含家国情怀;李锦、李海萍夫妇之于商河,感恩如存血液。“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是很多商河文人的感情。编纂《张坊镇志》期间,近距离地观察、感悟李锦身上的家国情怀,我曾挥笔写就《文胆士心写春秋》并收录于这本镇志里。这次重回商河,陪同李锦到三官庙观看秧歌的读书会会员万洪梅一气呵成《近乡情更浓》,商河情、故乡情、家国情,情情切切,引发李锦夫妇的强烈共鸣。

41年前,为了反映农民喜庆春节,李锦夫妇跨过黄河来商河。在黄河渡口上,夫妻二人拍下照片。他们是1981年1月17日结婚,第二天一早便到商河来了,当时从早晨六点在济南洛口渡黄河出发,到商河已经是中午一点,在路上颠簸着到商河走了大半天。

可是今年2月12日这天,李锦从北京坐高铁到济南东站再乘汽车到商河,加起来也就三个小时。面对伫立今朝酒业大门口相迎的刘锦善董事长,李锦开口便说:“40年了,从北京两个多小时就到商河了,历史发展的真快呀,可我们也不知不觉70岁了,当时还不到30呢。”

与镜头里的“秧歌人”今朝喜相逢

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政府不能组织大型活动。但是群众闹春节,跳鼓子秧歌的热情按捺不住,等待着元宵节的倾泻。2月12日下午,济南周三读书会商河分会的会员陪同李锦夫妇赶到龙桑寺镇的三官庙村,大地上鼓声此起彼伏,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扭秧歌。

图片

鼓子秧歌源于秦汉,是当地人民群众战胜黄河水患欢庆丰收的自发表演,人们辛勤劳作喜有收成,就情不自禁拿起锅碗瓢盆、棍棒、簸箕、雨伞等随手用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抒发大地丰收的喜悦。从鼓子秧歌磅礴恢宏的场阵及金鼓轰鸣声里,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黄河当年浊浪咆哮,人们万众一心抗洪抢险激昂悲壮的场景。鼓子秧歌是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后喜悦心情的释放,显得豪迈大气,透出商河县黄河文化底蕴的丰厚。

关键词:李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