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一看到她,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玉梅的艺术人生

“一看到她,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玉梅的艺术人生
2022-04-29 13:58:3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董旋是王玉梅的学生,她认为王玉梅观察生活之仔细,总结能力之强,无人能比。她告诉记者,以前每次王玉梅结束在外工作回家,大家就都到王老师家吃饺子。王玉梅特别擅长做面食,能摊煎饼、烙葱油饼……尤其是包得一手好饺子,既善于调馅,又包得快,不需要别人打下手。

董旋回忆,王玉梅老师很聪明,学东西快,而她又喜欢钻研,因此各种生活技能都掌握得十分精到。她还会纳鞋底,纳得出能穿的军鞋,这不是拿着针线比画两下就能做到的。学纳鞋底时,王玉梅看到一位大娘拿着针在头发上抹了一下,便思索起了这样做的原因。原来是纳鞋底的时候针发涩,穿针引线很费力。这样抹一下,就会沾上头发上的油分,缝制也就更顺手了。王玉梅注意到这个别人没有留心的细节,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表演中,这一抹,也随着她作品的放映变得家喻户晓,谁来纳鞋底,都会学着她这样抹一下。

拍电影时,大娘把场景当真了!

王玉梅曾告诉学生,表演首先是见人,其次是见情、见神,然后才见功夫。演员演绎的不仅是一个角色,还是一个具体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了演好一个角色,演员就必须研究角色的感情经历、文化背景,这是见人。另外,还要了解这个角色的种种表现习惯,例如感情、神态是如何流露的,将角色在生活中最本真的反应体现在戏里,这就是见情、见神。获取了大量信息后,演员才进入“见功夫”的阶段,也就是进行过滤总结,筛选有效信息,在演出时精准地把握好表现角色的分寸。董旋说,是王玉梅老师教会了她如何理解剧本文字背后的意义,如何塑造一个立体的人。在话剧的舞台上,纵然有声光效果辅助,但演员如何精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台下观众感同身受,仍然是最重要的。

董旋经常在候场的间隙看王玉梅表演,与她一同参演话剧《冬天里的回忆》时观察到的一幕,她至今难忘。在那一幕戏里,王玉梅祭奠在战役中牺牲的村民。她提着一壶酒,拿着一个酒碗,走到台上,走向倒在地上的村民们,说着:“喝一碗酒再上路吧……”将酒一碗一碗地洒在了村民身边。她蹒跚地走着,一遍遍重复着:“乡亲们你们走好啊……”想到自己尸首无存的孩子,不禁也对着观众,对着天空说:“娘给你送行来了,你喝一碗家乡的酒,再上路吧!”那种母亲的悲痛与无助,瞬间从无力垂下的双手和颤抖的语调中流露出来,令人动容。

拍摄电影《喜盈门》时,有一场戏是王玉梅饰演的仁文妈哭晕在地。拍摄结束后一个老大娘过来,拉着她的手说,大妹子别难受,你得自己想开了。这场戏是夜景,王玉梅问大娘:“这么晚了,您还没睡呢?”大娘回答说,我天天在这看呢。大娘把这场景当真了!可见王玉梅的表演感染力之深。

王玉梅的嗓音有些沙哑,作为一名演员,她的声音条件不是特别好。虽然没有嘹亮或婉转的嗓音作为先天优势,但王玉梅却化自己的短板为长处,锻炼出了极强的模仿能力,善于模仿各种地方口音。在《谭嗣同》中,慈禧与荣禄等权臣对话时的波澜不惊,训斥光绪时的不怒自威,还有流露脆弱一面的悲伤委屈,都通过她的台词和声音活灵活现地传递给了观众。

“这是我干娘,可好着呢”

王玉梅曾在出演《丰收之后》三十多年后,回到当年体验生活住过的村子。一进村,村民就认出了她,纷纷奔走相告:赵五婶回来了!村民们争相让王玉梅去自己家吃饭,最终村长决定,每户拿一个菜集中到场院里,大伙儿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王玉梅始终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人,她对农村土地深沉的爱和对农村妇女的亲近与理解,激励着王玉梅在艺术之路上不懈地探索。她对这片土地的爱是具体的,能摸到脉搏的,能感到温暖的。正是这种爱,使她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关键词:王玉梅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