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孙承民:花开别样非少年

孙承民:花开别样非少年
2024-02-29 10:45: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我们有时候会怀旧,怀旧的背后其实是对文化的怀旧。我们说今天的年没有年味,吃的比从前好一百倍,为什么说没有年味?究其根本是没有了年的文化味道,离开文化元素的任何形式和行为,都是索然无味的短命。因此我们怀念的是消失无力的文化传承。也许时代的快节奏,容不得慢条斯理的传统文化一板一眼,消亡的原因也许并不是文化的本身,而是现代的我们早已经没有了耐心。即便如此,有识之士一定知道历史是需要文化存在和传承的,二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至今没忘记秦始皇,历史越悠久,文化越丰厚,我们不能吃完了第三个烧饼后悔吃了第一个。

图片

哈尔滨道里区西十二道街文化馆(原俄国借贷银行)

说起这些,是听说哈尔滨市少年宫又要搬迁了,话剧演员杜雨露的夫人就是少年宫的舞蹈老师,当年的少年儿童没有不知道这里是自己的家园。人一怀旧,自然会想起情窦初开的时节。人生转弯驶向高速公路的入口时,翅膀定要努力的拍打,冲刺是谁也拦不住的狂奔。虽说你我携手共进,内心也是一决高低,友情很纯真,无私且坦诚。按省份来说,山东籍的画家最多,尤其京城以及东三省的画家群体中,在国内可以排名次的,其籍贯一栏填写“山东”的概率至少有七八成之多,尽管人地两分,口音和习俗不再“山东”,寻根却在齐鲁大地。山东为什么会涌现出那么多的画家?这与儒家发祥地有什么关联么?应当有人来研究这个现象。

图片

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

有成就毕现其经历。简历不乏陈述历程,于是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大家在某一时刻有着相同的经历。这个经历或者经验,便有了一定意义的象征,一个时代的符号,不可抹去的历史影像。例如,今天的文化馆似乎门可罗雀,大不如从前人来人往,倒是什么这个院那个院之类红极一时,不过是一部分人的天地,不是入编在册就是捐门槛买名誉,远没有当年文化馆的胸襟,来者不拒,欢聚一堂。七十年代初始,红旗飘飘,锣鼓喧天,游行集会,振臂高呼,时代的缩影,是生活中每一天的元素。文章——大字报铺天盖地;美术——宣传画斗私批修。而这时的文化馆,尤其是区里的文化馆,以哈尔滨市道里区文化馆为例,却是甲班的乙班的、年长的年少的、成手的入门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分批报名编班学画画,文化馆分文不取。一年四季,风霜雨雪,徒步的、骑车的、坐公交的,同学们从市区的各个角落奔向文化馆的教室。学素描、学色彩、学书法,老师诲人不倦,谆谆教导,老师的名字口碑相传,钻研敬业为人师表,师生情感如同兄弟,课后同学间无论年龄大小,或三人一帮,或五人一伙,结伴写生,勤学互勉。文化馆作为当时的公益活动场所,道里区的文化馆名声鹊起,大有美术培训根据地的意味,吸引和接纳了众多上进求艺的青春少年,而那个“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年代,学画画是一件很高尚的追求,除去批斗的呐喊和喇叭的叫嚷,文化馆里的美术班是最为安静充实的世界。

图片

七十年代哈尔滨城乡供销社

关键词:孙承民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