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对话范迪安丨描绘新时代发展图景,助力吉林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对话范迪安丨描绘新时代发展图景,助力吉林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2024-04-11 11:38: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记者:现在有一个词叫“氛围感”,对于美术家来说,深入现场把视觉、听觉、嗅觉等所能感受到的都融入作品,是不是就是写生的意义呢?

范迪安: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油画更多的是用色彩色调、笔触肌理的独特语言形式来表达。艺术是通感的,是各种感受和感觉相交融的产物。在吉林大地上,给我的感觉最突出的是一个字——“融”,蓝天、白云、田野相交融,玉米、高粱、葵花相交织,有一种浑然的整体气象。细细感受,自然万物是自由茂盛地生长,形成一种交融,有色彩、色泽的视觉感受,在油画的表现上,能达到整体性和丰富性的结合。

记者:您多次提到“美”的感受,对“美”的表达前提是先有感受。您也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您有什么建议呢?

范迪安: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来提高社会的审美素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美育”,“美育”不仅要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实施,还和整个社会审美文化的提高密切相关。美术工作者既要做好创作,还要尽可能通过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向社会传播美、推广美,使人民群众把培育起来的审美感受转化为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创造力。

记者:美育对于整个社会有着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范迪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和追求,美的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一方面要做好美的贡献,包括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另一方面要做好美的阐释,也就是传播、推广、介绍,培养深厚的审美情怀。此外,进行一定的艺术实践,不管是哪一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都能够更多领会创造的快乐,打开自己的胸怀,放飞自己的心灵,从而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更多拥有发自心灵深处的精神力量。

记者:您之前提到美术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对吉林省来说,美术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呢?

范迪安: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握住两个方面的课题。一是挖掘和“活化”文化资源,二是发挥特色文化优势。现在提倡“农文旅”,把农业农村新面貌和文化旅游相结合,需要在自然景点中植入人文因素,做好乡村环境的美化。一些景点的绿水青山非常动人,但新建的公共设施却没有依据特定的风情。要把历史内涵、人文内涵、时代内涵融入文化产业,满足大家行旅天下的目的。在乡村振兴中要实现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包括“非遗”技艺的进一步运用。美游一地,不仅是观山看水,更多是对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感悟,这也是实现口碑相传的重要因素。

记者:中国文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有哪些呢?

范迪安:“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把更多优质的文艺资源引向广大基层,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大农村和边疆地区创造人民群众可以欣赏优质文艺资源的机会,通过更多文艺作品感染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艺能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文艺工作者要真正沉下心来,走向广大乡村来感受时代的发展,用自己艺术才能服务基层、服务人民。这次在延边采风写生,我们和珲春市的许多美术工作者进行了交流,大家都很有收获。

记者:您和美术家们在防川共同完成了1幅长12米、宽1.4米的大型画作,这幅作品取名字了吗?

范迪安:《放眼三国 边防千里》,在立意上一方面是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边境特色,另一方面是赞美边疆地区人民为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用艺术表达一个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看、多感受,期待以后能多来吉林。

(文、图/徐冬颖,中国吉林网记者

艺术家简介

范迪安丨画笔讴歌美丽中国(上)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

(责任编辑:王南休)
关键词:范迪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