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王超英丨 五十载以真写情记录黄河儿女,用镜头抓取感动讲述“黄河故事”

王超英丨 五十载以真写情记录黄河儿女,用镜头抓取感动讲述“黄河故事”
2024-06-21 14:29: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993年,民工挖河治水战奇崛,冰雪泥水中一干就是三个月。

作为菏泽新闻媒体的一名摄影记者,王超英守望黄河,用真心真情,记录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关于黄河儿女的奋斗故事。《黄河儿女王超英纪实摄影50年》正是将她的多年积累凝结成册。

从1975年从事摄影工作以来,近五十年,王超英用相机记录了菏泽几乎每一个重要节点——那些深刻影响了这块土地生长的重大事件。1993年、1996年、2003年抗击洪水,她第一时刻奔赴现场,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坐冲锋舟、木筏、门板,抵达新闻现场。在感动中一次次流泪拍照,记录军民与灾难顽强对抗的英雄时刻,记录武警战士星夜驰援、乡村百姓团结自强的生动瞬间。

1991年至1993年,300万菏泽人民投入兴修水利的大会战中。王超英驻扎会战现场,以相机为眼,亲历百万民工挖河清淤不畏泥泞,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的奉献场面,见证了菏泽人民凝心聚力建设新家园的艰辛,也发现了他们苦中作乐、不畏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王超英说:“我从20多岁参加工作至今,年近70岁,霜染白发,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再到无人机,我用半个世纪的摄影人生,记录下黄河儿女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筑梦路上的砥砺前行。”2021年,菏泽14.6万黄河滩区群众,搬出苦水窝,共建28个村台,住上连片新房。花经济、淘宝村、智慧众创,奋斗的菏泽,从全省垫底到经济增速连续三年山东第一,实现了骄人的“三级跳”。

纪实人生 以真写情

不同于其他纪实摄影的强烈客观性,王超英的作品带有一种浓浓情感,这种情感来自对家乡的了解,对家乡重大事件的关注与记录。很多新闻摄影只是抓到了瞬间,但是对美的捕捉,对心灵的碰撞是抓不到的,王超英的摄影创新之处在于“以真写情”。这种真实性与情感性融合产生的表现力,是在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下,对时代现实与社会生活长久的观察,对纪实摄影恒久的热爱。王超英的摄影语言,记录和选取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时代的变化,记录社会情感,反映了一位摄影家对时代细致入微的观察。作为记者和摄影家,她在同一个时空中探求艺术性和新闻性的高度吻合,靠的是她的审美理想,是她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判断和描写。通过以小见大的视角,细致严谨的观察,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故事,自我情感的投入与社会情感的摄取相碰撞,启发人们对生活与社会的关注,正是王超英摄影作品中情感运用的巧妙之处。

在王超英的作品中,能看到一位摄影家为人民而创作的坚守。到民间去,记录社会变迁中的人民,捕捉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身影,记录人与人之间的温情。50年来,王超英对人物的形象,时代的记录和事件本身瞬间的抓取,非常鲜活,是写实与美感融合的完美表达。从社会人物到菏泽牡丹,看似差异巨大,实则共同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菏泽牡丹作为菏泽文化的象征,更寓意花开盛世的社会面貌,牡丹摄影作品是王超英对家乡发展与祖国昌盛的美好祝愿,更是对纪实摄影本质的探求。

(文/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用形象托起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一方人铸就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形成一种精神,一种精神留下了一种形象。我们感觉黄河文化是一种遇灾而起,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对《黄河儿女》作者王超英精神状态的理解,其实这也是王超英的形象。王超英树一心而托终身,为了拍摄菏泽,中间的艰难困苦说不清,充满着奉献和牺牲。她是忠诚的黄河儿女,忠诚于摄影事业的黄河好儿女。

(文/李锦,中国国企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专家、新华社高级记者)

事业的强者

王超英的作品,显示出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记者的责任感。1993年、1996年两次洪水袭击菏泽,面对着千里白浪,她像一个战士,冲上去了。背着照相机,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她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以最快的速度第一个赶到抗洪救灾现场。”是什么样的责任感?是一种关系到千百万人民生命的责任感。“我要尽一切可能地拍摄灾情、拍摄党和人民对灾民的关心、拍摄全国人民的支援”……她把这一切都看成自己的神圣职责。

(文/许必华,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会长)

难以忘却的记忆

王超英是一位持续用镜头关注黄河儿女、百姓生活的摄影家。在她眼里,处处是新闻。她的灵感来自每一个偶然的机缘里,像夜空里的闪电,她总能从别人不经意间发现独有的瞬间。别人忽视的、轻视的、漠视的、藐视的、熟视的小地方,都是王超英所珍视的。

摄影,最终要与文化和历史融为一起,存留、作证、发言。没有摄影,历史可以随意篡改涂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足够理由感谢当年只有二十几岁的王超英,感谢她用“独特的眼睛和心灵”存留下饱含记忆的历史。

(文/钱捍,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五、六届副会长,中国摄影金像奖、金眼奖获得者)

“我用摄影发现、记录、留存了这块土地的历史和记忆,始终情牵黄河儿女、故土家园,为黄河而颂,为时代而歌。”

(文/王超英)

(来源:中国网新闻中心)

摄影家简介

王超英摄影记录丨菏泽市老年书画协会王庄村分会成立

王超英,菏泽日报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女摄影家协会一、二届副主席,荣获“共和国50年新闻摄影奖”,山东省功勋摄影家,山东省优秀青年记者,山东省十佳摄影记者,山东省女摄影家特殊贡献奖。先后获全国五一文化奖,山东省五一文化奖一等奖,2023年被菏泽市委市政府授予卓越贡献奖。

(责任编辑:孙秀青)
关键词:王超英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