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刘文西 | 画人先要识人,心中饱含感情,画笔才会充满真情

刘文西 | 画人先要识人,心中饱含感情,画笔才会充满真情
2024-07-29 15:43:2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对笔墨的用法,刘文西向来十分讲究。他喜欢随着绘画对象的改变来调整笔墨,这使得他的画里充满了民族风、中国味。比如他笔下的老农,大多先用焦墨去勾勒,再用淡墨去熏染,最后才上色,使人物显得坚强刚毅;而他画的姑娘,一般直接用饱色墨水打出或浓或淡的腮红,凸显面部皮肤的饱满红润,这样一来人物就更为温和柔美。

此外,西画中严格的造型技巧,也体现在刘文西的画作中。他以陕北人民的生活为创作源泉,引入西方人物素描元素,结合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的艺术表现技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带动中国人物画的革新,也为“浙派人物画”赋予新的“黄土”生命。

可以说,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取法西方却没有让画风西化,不仅使得他的作品形成一种不一般的审美意趣,更充分体现了刘文西对艺术创新的坚持。

图片

刘文西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回顾刘文西的艺术人生,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刘文西从未见过毛主席本人,所创作的作品却能够得到毛主席的好评——“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这得益于他对艺术孜孜以求的态度。当年,为完成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他搜集了大量毛主席的照片,反复向农民们了解当时的场景。

熟悉刘文西的人都知道,他的画不仅是用笔画出来的,更是用“脚”画出来的。在创作连环画《转战陕北》时,他把毛主席和战友昔日踏足的地方重走了一遍,在其中一个县城深入采风100多天。那段日子,他时而站在陕北的山坡上,时而站在黄河边,没日没夜地来回揣摩,寻找创作灵感。

炽热深厚的人民情怀。画如其人,生活中的刘文西,探寻艺术时的刘文西,都像他的画一样质朴。他个儿不高,灰色的旧解放帽和灰色的中山装,是他的标志性着装。文艺创作,究竟为了谁?曾有评论家将刘文西与法国的农民画家米勒、德国的版画家珂勒惠支并称为“世界上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著名画家”。

在陕北的日夜,这个常戴着一顶解放帽的画家,和农民们同吃同住、打成一片,很多年的除夕夜都和农民朋友一起度过。他跟着农民扭秧歌,学唱信天游,成了陕北老乡口中的“老刘”。他把自己真正变成了“陕北农民的儿子”,像一头辛勤的老黄牛,创作了几千个农民的肖像,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大量当地百姓的生活场景。

1990年,美术家、文艺评论家蔡若虹在为《刘文西画集》作序言时,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三十年来,他到陕北去了四十多次;三十年来,他跑遍了陕北所有的县;三十年来,他近十次在延安过春节;三十年来,他在陕北结交了几百个农民朋友;三十年来,他画了几千个农民的肖像和上万张速写。

如今,在刘文西的故乡嵊州,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拔地而起,未来将打造成传承绘画艺术、培养青少年艺术兴趣的基地。这里有这位人民艺术家留下的故事与印记,他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被永久地传递下去。

(来源:浙江宣传)

画家简介

刘文西丨一生追求做“人民的艺术家”

刘文西(1933年-2019年),浙江嵊州人,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院长、教授。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美协副主席等职。

(责任编辑:孙雨婷)
关键词:刘文西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