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暨期刊影响力提升系列座谈会第三站在成都成功举办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暨期刊影响力提升系列座谈会第三站在成都成功举办
2024-12-04 16:20: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年12月1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暨期刊影响力提升系列座谈会”第三站活动在成都举办,本次座谈会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协办。

座谈会开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感谢。川渝高校是中国电影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在年轻新锐力量的培养和输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学报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吴主编希望到场的专家学者能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助力学报的发展。

本站座谈会莅临现场的专家学者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谢建华教授、骆平教授、刘广宇教授、刘素老师、刘婧老师,四川大学曹峻冰教授,袁一民教授、西北大学张阿利教授,西南大学袁智忠教授、刘宇清教授、黎萌教授、刘帆教授,成都大学卢康副教授、朱婧雯副教授、陈彦均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臧连荣老师,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黄萍教授。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研究员对《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开门办刊、敞开胸怀”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赞赏,结合自身在学术期刊领域的工作经历,饶曙光研究员提出要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应在培养学术新力量上重点发力,打造学术共同体,提倡个案研究,适应不断加快的知识生产,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成为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

西北大学张阿利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在学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到在数字化和媒体变革的浪潮下,学报仍始终保持对学术前沿性的积极关注,认为学报通过现有的大板块的栏目设置,能够打破传统学术期刊相对固定的模式,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多机会。

四川师范大学谢建华教授认为学报无论是在能够体现民族性的中国议题与推动国际化的前沿问题的关注与选题设置之间的平衡,还是对参与中国电影研究参与国际对话的推动,都起到了重要的知识传播与开放的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骆平教授从学术传统、电影叙事以及媒介变化三个维度分享自己对《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思考与期待。骆平教授结合电影学科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变化,呼吁学报应更多关注电影艺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的表现与挑战,并继续坚守严格的学术标准,不断推动原创性电影理论的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刘广宇教授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关注与扶持青年学者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方面表达了赞赏外,认为青年学者更应充分发挥研究的活力与创新,并提出在卷首语的写作上可以采取更加温情的态度和灵活的形式。

四川大学曹峻冰教授肯定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在杂志形式和结构上做出的调整与改变,并基于学术评价体系和电影研究现状,认为学报应坚持当前“重质不重数”的态度,以及对年轻学者的支持,强调学术研究应回归本质,而非为其他方面服务。

四川大学袁一民教授回顾了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投稿经历,提出作为青年学者要学会理解并吸收编辑对文章所提出的意见,同时也感谢了学报对青年学者的支持与鼓励,并表示将从学报和编辑的交流中获得的关怀与温暖传递下去。

西南大学袁智忠教授首先对《北京电影学院学报》40周年表示祝贺,认为学报与中国电影创作与理论发展40年齐头并进,希望学报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中可以增设专题集中讨论特定问题,例如本土化的电影伦理研究,从而让学术讨论更具深度和针对性。

西南大学黎萌教授提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在青年学者培养方面的突出作用,并结合实例指出学报在当下的青年学者中具有重要影响,此外黎萌教授还肯定了学报近年来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的努力,并希望未来能够借鉴国际优秀期刊的模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术争鸣。

西南大学刘帆教授赞扬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开放式办刊的差异化特色,认为这种方式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自然来稿,能够更好地参与电影学科的整体变革中。此外,他还建议学报在排版时可以对相关主题的文章进行适当区分,以优化栏目的结构性。

西南大学刘宇清教授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办刊定位出发,认为学报未来的发展应以培养年轻读者为重要目标,做真正对年轻人友好的学术刊物,此外结合学报英文版年刊,提出应以值得翻译并能够加入国际对话的真正关于中国电影问题的论文作为学术写作的目标。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黄萍教授从可实践性出发提出了三点建议,认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可以在文章选择与发表中突出电影研究的跨学科趋势,并且结合“主持人语”的设置与稿源的扩展,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影响力。

成都大学卢康副教授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对自己以及其他青年学者的帮助与扶持表示了感谢,并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认为《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可以在引入学术前沿的讨论后,对概念理论的辨析和证明给予更多关注,对学术问题进行后续跟进。

成都大学朱婧雯副教授则提出作为作者,应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寻找问题时学会站在编辑角度进行思考。同时,朱婧雯副教授也关注到并赞赏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近来借助新媒体平台的特点打通时空壁垒、以专题回顾的形式打造知识共同体的新举措。

四川师范大学刘素老师结合自己从事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问题,希望《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在未来能够推出对电影史研究在新技术与方法论方面有积极讨论的文章。此外,刘素老师提出可以结合新媒体的特性,以视听的方式丰富内容推送。

成都大学陈彦均副教授同样对《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作为青年学者的“友好刊物”表达了认可与感谢,并特别指出学报的编辑意见以及外审意见对于自己和其他青年学者的学术写作与未来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四川师范大学刘婧老师以自己曾经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的论文为例,认为学报对论文所附的史料文献不仅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而且在最终呈现的效果上也十分突出。

座谈会尾声,吴冠平教授对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的支持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提出今后学报将继续史论并进,在刊物形式与结构方面进行革新,积极参与中国自主电影知识体系的建设,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来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

(责任编辑:康裕新)
关键词: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