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恒昌先生作为山东诗坛的第三代领军人物(臧克家>贺敬之>桑恒昌),在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树一帜,情感表达深沉而浓烈,被誉为“泪光诗人”和“情感诗学的布道者”。他以独特的视角,将现实与浪漫巧妙融合,用一个个生动的意象,构建起充满诗意的世界。
桑恒昌先生,已经笔耕了66个春夏秋冬,著有21部诗集,塑造了他是一位“诗做的人”的金玉雕像。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浓酽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这是由对母亲和父亲感恩的挚爱纠缠着的。2011年8月13日,他将自己的100多尊诗歌碑刻,坐落在了故乡德州市武城县古贝春集团工业园区文化园,举行了来自全国12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诗歌批评家、书法家、画家、政界人士出席的“桑恒昌诗苑揭幕仪式”。《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联合日报》《经济导报》、山东电视台、《济南日报》、济南电视台等山东省市的十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报道。诗苑碣石筑华章,在黄河北大运河流经的齐鲁大地上,谱写了一支盛况空前的诗意大美的加冕欢歌。
诗刻碑碣并不多么雄伟高大,但都是奇峰异峦的花岗岩神态,行楷草隶魏篆上釉色的诗文字体,出自全省十多位书法名家之手笔,它定格见证了“诗书碑石”为一体的永恒不变的崇高的人文意志和民族精神,成为桑恒昌先生诗歌生命和灵魂的真实写照:
看顽石,因嵌诗而君子。
拜诗歌,缘雕石而为仙。
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先生特意从北京赶来,参加“桑恒昌诗苑”揭幕开园仪式。他在《一次盛大的诗歌庆典》讲话中论说道:“桑恒昌碑刻诗苑的落成,它的意义在于,在中国诗歌的版图上,又多了一座光灿灿的星座,所以说,这个意义是非凡的……是的,这是一座神圣的诗歌园地,一个承载着桑恒昌的诗意,感恩着家乡人民瞩望的文化图腾,诞生了!”
(文/王传华)
山东现代诗坛上的不老翁是桑恒昌。他的诗歌独树一帜,是现代诗,但又不完全像是新诗。它没有一般新诗那么披头散发、拖泥带水,它有时像散曲、小令、对联、格言,有古风,有哲理,有时还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乡土气息。这种经营使桑恒昌的诗简洁、凝练、明快、精致、唯美,如刀劈斧斫,披肝沥胆,雄奇悲壮,如猛然一击,长叹一声。他非常注意推敲文字,又善于拨动感情最深处的那根琴弦。一根禅杖敌过千军万马。
(文/宋遂良)
2011年8月12日,桑恒昌诗苑开苑仪式在古贝春集团文化园进行。
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在开苑仪式上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