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7月2日,“画院文献展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东楼会议室召开。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重庆画院书记、院长王发荣,四川省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沈兴,河北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之军,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刘毅,浙江画院副院长余宏达,成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李志权,南京书画院副院长、金陵美术馆副馆长韩非,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洛阳画院负责人张建京,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宋陆京,广州画院副院长罗玉鑫,广东省青年美协副主席、广州画院画家李志国出席座谈会。与会专家围绕“时代院风——从文献角度谈画院发展”主题展开座谈。会议由袁学军主持。
刘万鸣发言
刘万鸣首先肯定了“回溯——广州画院暨青苗计划文献晋京展”的成果,称其体现了宋陆京院长高效的组织能力。他说,广州画院历史底蕴深厚,此次展览为画院文脉的系统化梳理奠定了基础。谈及全国画院发展,刘万鸣回顾了新中国画院的历史,认为画院在不同时期对国家美术创作起到了核心支撑作用。他对比画院与高校的定位差异,认为画院画家群体多出身院校,但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有别于院校体系的独特发展路径。值得关注的是,双方都高度聚焦艺术人才培养,特别是对青年艺术家的挖掘与扶持,这一共同关注点为未来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通过对全国画院进行调研,刘万鸣发现画院在文献梳理方面缺乏整体性,对此,中国国家画院愿协助各地画院举办系列文献展,全面展示画院的历史沿革、学术追求与创作成就。针对文献整理工作,刘万鸣透露中国国家画院正在编纂2024年全国画院文献集,内容涵盖美术大事件、重点展览及人才成果等,建议各画院院长亲自把关,确保文献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此外,他呼吁全国画院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支持中国国家画院即将举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国家级展览及其他各类活动,凝聚全国画院创作合力。他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全国性平台,将为各地画院提供展览展示与学术交流支持,促进资源共享。刘万鸣表示,举办画院文献展将为画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希望各地画院能够借此机会,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全国画院事业的发展。
袁学军发言
袁学军在主持中介绍本次座谈会意在通过举办画院文献展,探讨画院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他谈道,刘万鸣院长曾在2024年带领团队赴全国20多家省市画院开展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各地画院的历史、现状、架构、学术成果、人才队伍建设、展览收藏等方面。在调研工作中,专家们对画院在国家美术创作中所做的贡献表示肯定,但也发现画院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文献梳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画院文献工作意义重大,举办全国画院文献展,就是希望通过系统梳理画院文献,展示画院的历史文脉和发展成果。他呼吁全国画院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支持中国国家画院的各项工作,通过文献展和文献集的编纂,系统梳理画院的历史文脉,为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王发荣发言
王发荣高度评价刘万鸣院长的系列举措,认为他通过系统调研、学术展览搭建了地方画院与中国国家画院的紧密联系。他以广州画院文献展为例,指出画院需强化文献梳理与展览呈现,以凸显专业创作的主体性。针对重庆画院,他表示将深化文献整理与展览策划,积极响应中国国家画院倡议,并希望中国国家画院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展览组织中给予指导。
刘毅发言
刘毅介绍江苏省国画院正筹备建院70周年展览,已完成库房藏品系统梳理。他说道,江苏省国画院坚持傅抱石时期以来的写生传统,每年通过“盛世春光”展览推动创作,并以年鉴形式记录画院发展,未来期待与中国国家画院在文献活化与展览合作中深化交流。
李志权发言
李志权表示成都画院正探索画院与美术馆合体后的发展路径,去年以“院风”展览梳理45年文献,今年已按中国国家画院要求报送2024年文献资料。他提及成都美术馆新馆年接待观众超550万人次,希望未来承办全国画院展,并携成都画院作品进京汇报,强化与中国国家画院的互动。
张之军发言
张之军认为中国国家画院的全国调研与文献集编纂工作意义重大,将画院文献比作“艺术脉络”,强调其对画院长期发展的深层价值。他介绍河北画院“走太行”品牌活动已持续16年,建议中国国家画院在写生、展览活动中通过文旅厅发函强化地方画院参与度,提升全国画院系统的凝聚力。
沈兴发言
沈兴提及四川省诗书画院自1984年成立以来便重视文献数字化建设,现拥有完备的档案系统。他表示四川省诗书画院将积极响应中国国家画院倡议,推进文献展筹备,并通过“回望东坡”等主题展深化省际交流,期待中国国家画院在学术展览中给予指导。
余宏达发言
余宏达回顾浙江画院与广州画院的互访交流,认为中国国家画院推动的文献展首展具有标杆意义。他表示浙江画院正通过“青创中心”培养青年人才,将积极参与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国家级展览,期待中国国家画院进一步整合全国画院资源,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韩非发言
韩非介绍南京书画院以纪录片形式替代传统年鉴,通过多媒体手段记录画院发展,去年举办的“实践的力量”版画文献展引发广泛关注。他提及金陵美术馆年观展人次超50万,希望中国国家画院赴南京调研指导,推动画院与美术馆在文献展策划中深度融合。
张建京发言
张建京指出地市级画院存在创作功能弱化、归属不明确等问题,他认为中国国家画院推动的文献展重启了画院系统的联系。他建议通过项目申报强化画院创作活力,期待中国国家画院在人才培养、展览资源上给予地市级画院更多支持,提升基层画院的创作影响力。
罗玉鑫发言
罗玉鑫作为广州画院新任副院长,从画家视角强调文献展对画院历史认同的凝聚作用。她表示将在展览策划、人才培养中反哺画院,延续广州画院“青苗计划”等品牌项目,推动青年创作与文献梳理结合。
李志国发言
李志国参与广州画院文献展筹备,认为该展通过历史文脉梳理增强了青年画家的归属感。他强调文献展不同于普通美术展,需系统整合文字、图片、批文等史料,未来将继续通过展览提升画院的学术影响力与城市文化代表性。
宋陆京发言
宋陆京分享广州画院文献展筹备历程,以“15天高效落地”诠释广东速度,感谢中国国家画院给予首展机会。他表示文献展对画院历史脉络、未来规划具有梳理作用,期待以展览为契机深化与全国画院的交流。同时他透露广州画院将持续推动“青苗计划”,强化青年人才培养与文献活化利用。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为全国画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国家画院推动的文献展活动为全国画院提供了历史梳理与学术交流的平台。未来,各地画院将在中国国家画院引领下,深化文献整理、强化创作联动、优化资源共享。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