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潘鲁生到浙江调研民间工艺

潘鲁生到浙江调研民间工艺
2025-07-06 14:45:0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年6月29日至7月3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到浙江出席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全国民间文艺策展人研修班”活动,针对《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浙江卷》编纂工作进行走访。期间,潘鲁生带领调研组先后前往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就骨木镶嵌工艺、朱金漆木雕工艺、金银彩绣工艺、竹编工艺、榉溪民俗文化等展开调研。

6月29日下午,潘鲁生一行深入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余杭纸伞馆,调研民艺的当代转化与市场应用。在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潘鲁生重点考察了传统民艺元素向现代文创产品转化的路径,深入了解设计研发、生产制作、品牌营销及市场反馈的实践。他对中心以设计为引擎驱动民艺当代转化的模式表示肯定。潘鲁生强调,传统手工艺本质上是服务于生活的智慧,振兴之道必须植根于对原生技艺和在地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设计是连接传统与现代、手艺与市场的关键桥梁。要充分发挥设计的引领作用,对民艺元素进行系统解构与再创造,提炼文化基因与美学精髓,转化为具有实用价值、审美品位和市场活力的当代产品与服务,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民艺、新生态。

潘1.jpg

潘2.jpg

在余杭纸伞馆,潘鲁生细致观摩纸伞制作的技艺流程,详细询问技艺传承谱系、产品研发及市场销售状况。他指出,杭州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纸伞制作技艺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应充分激活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构建特色手工产业。他强调,传统工艺存续的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纸伞技艺需在坚守技艺的基础上,积极对接现代生活需求与审美取向,通过材料、功能、设计的升级,使古老技艺焕发出契合时代的生命力,真正融入当代生活场景。

潘3.jpg

6月30日下午,调研组赴宁波紫林坊艺术馆,调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骨木镶嵌”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实践。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明伟的陪同下,潘鲁生系统观摩了涵盖传统家具、生活器用、门窗建筑构件三大类别的骨木镶嵌精品。他特别驻足并高度评价了将骨木镶嵌技艺创新应用于现代箱包设计的系列潮牌产品。他指出传统手工艺的良性发展,在于从文化“遗产”回归为生活“资源”,从纯“欣赏品”跃升为生活“使用品”,要重新建立与当代生活的“有用性”和“被需要”的紧密联结。这种“民艺元素+转化设计+潮流载体”的创新模式,为传统手工艺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案例,值得深入总结和推广。

潘4.jpg

7月1日上午,潘鲁生一行深入裘群珠金银彩绣艺术馆、鄞州非遗馆、及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开展调研。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陪同下重点考察朱金漆木雕艺术馆“流程厅”“花轿厅”“史料厅”“造像厅”,细致观摩圆雕、浮雕、透雕等核心技法,对贴金、砂金、碾银、开金等特色工艺进行分析。潘鲁生指出,朱金漆木雕凝聚着工匠的集体智慧,可尝试开拓当代应用新领域,创新贴金工艺应用于时尚器皿设计,推动技艺从传统仪礼向现代生活空间转型。通过传统漆料研发、雕刻工具改良及设计赋能,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民艺的当代转化与持续发展。

潘5.jpg

当天下午,调研组赴东阳木雕博物馆、周桂新工作室及吴腾飞工作室开展调研。在东阳木雕博物馆参观了中国木雕历史展厅、中国木雕与社会生活展厅、当代中国木雕大师展厅、世界木雕展厅、以及国竹工艺专题展厅和临展厅。潘鲁生指出,此馆通过历史纵深、国际视野、大师标杆、社会民生为传统工艺活态传承提供了教科书级的展陈范式,对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转赴周桂新工作室,在观摩竹雕代表作《西湖盛景》《竹艺西游记》《冬奥风采》《秋收》时,潘鲁生高度评价“以刀代笔凝练时代精神、以竹为媒构建东方美学”的创新实践。潘鲁生强调,要践行两创的方法论,东阳民间工艺的当代发展需要深化主题性创作实践,推动竹木雕从装饰技艺升维为国家重大事件的文化叙事载体,使“冬奥风采”类作品成为传播时代精神的雕塑精品。在吴腾飞工作室重点考察了“上汐”家具品牌。潘鲁生指出,要贯通产业升级路径,优化“上汐”品牌构建的技艺研习、原创设计、高端定制,推动传统作坊向文化品牌经济体转型。

潘8.jpg

7月2日上午,潘鲁生一行赴磐安榉溪调研民俗文化。深入考察孔氏家庙、杏坛书院、婺州南宗讲堂及善祠堂等宗族文化空间,系统调研“护庙”“探庙”“辩庙”“扶庙”“偷庙”“救庙”“报庙”“庙喜”“爱庙”九代孔氏族人守护精神家园的集体实践。潘鲁生指出,榉溪孔氏家庙是中华礼乐文明乡土化的鲜活标本,“以庙载道、以祠化民”的治理智慧对当代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启示。将宗庙、书院、祠堂整合为乡村文明传承复合体,激活仪礼文化、族谱编修、讲堂讲学等传统,使民俗文化成为凝聚社区认同的精神纽带。他强调,民俗文化保护的本质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榉溪应打造“礼乐文明传承创新示范村”,为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提供可复制的“榉溪方案”。

潘12.jpg

潘11.jpg

当天下午,调研组赴义乌黄山八面厅、何福礼竹编艺术馆开展专项考察。在黄山八面厅,潘鲁生驻足品鉴神仙故事与戏曲题材雕饰的艺术价值,他强调八面厅的保护利用一方面要严守“原真性保护”底线,完整存续雕饰纹样承载的历史信息与工艺智慧。另一方面创新空间活化模式,使古建空间转化为动态文化体验场所。在何福礼竹编艺术馆考察《香炉鼎》《八仙竹丝花篮》等馆藏后,潘鲁生指出竹编传承需要突破工艺展品化,启动生活化转型。他强调竹编艺术的存续根基在于重建与现代生活的实用连接。传统竹编技艺发展的关键在于完成从“展柜里的艺术品”到“餐桌上的茶器”到“客厅里的灯饰”到“庭院中的家具”的民艺当代转化。

潘13.jpg

潘14.jpg

本次浙江调研聚焦民艺的当代转化,推动传统造物智慧与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对话。潘鲁生指出:在学术文脉上,希望《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浙江卷》突破文献记录局限,建立技艺流程高清影像、工具材料样本、经典工艺图录档案,为具有浙江特色的核心技艺留存可复现的图谱;在产业转化中,推广“自然造物”的设计赋能模式与“上汐”家具的品牌运营经验,实现“工艺价值—市场效益”的双向提升;在民生服务端,以榉溪“杏坛书院”为案例,将孔氏家庙仪礼文化转化为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潘鲁生强调,要践行“两创”的方法论,民艺当代转化的本质是让传统匠人智慧回归现代生活场景,只有坚持“技艺保护科学化、产品开发实用化、文化服务生活化”,才能构建“手工艺有传承、生产者有收益、消费者有获得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浙江省民协主席团委员吴光荣、浙江省民协秘书长徐新、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杨劲、金华市文联党组书记蓝跃军等参加调研。

(来源:浙江民间文艺)

(责任编辑:寿鹏瑶)
关键词:潘鲁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