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虹近年出新书,一本接着一本,如同话到口边,张口就来。
他自嘲半路出家,日复一日摇笔杆,敲键盘,步步为营,累累硕果,弄得同行有些乱了阵脚。他还有除写书之外的诸多名堂如锦上添花(此处按下不表),这些都如阳光照射,滋润着他的每一天。
他嘱我为他的新书《策展之道》写几句。我能写下的应是他在书中体例“相关链接”的另一节。
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除了参展便是看展,时间长了,也知策展何为。策展人好比导演,演员如何表演,是因为导演既知观众想看什么,也知应该让观众知道些什么。人们的兴趣点是无限的,而鉴赏与理解力却是可以预测的。
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图景,但策展人只是选取万千图像中极少的图式,便可以让观众窥见原来自己是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梦境之中,历史与未来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展厅如同片场,观众则顺应时代的改变观看表演。视觉艺术放置在公共空间中,在策展人的经营中,可以剥离出一个可能作者都未曾意识到的内核,修正出一个可以诉说的视觉符号表达。此时,作者和观众会一起若有所思,也不乏有恍然大悟的瞬间。策展人在种种期待中,面对观众,赋予了理解视觉图像的新含义。
将作者艺术感受中最健全的DNA展示出来需要的是策展人锐利的辨析力。如今展览早已不是参展者一厢情愿地在展厅墙面一幅接着一幅挂满自己作品的激情年代。对作者而言,虽然每幅作品都如同亲子一般,但必须接受策展人已经十分克制的目光检视,你想想看,若将各种面貌的作品堆挤在公共空间,好比集市中拖儿带女乱哄哄的场面,毕竟是有些不合适的。
鲁虹具备了一名策展人批评家应有的视觉图像储存量。学术思辨则培育了他敏锐的艺术价值判断以及展览空间调度聚合能力,方能想你所想,知你欲知。他在这本书中谈及的策展所以然,相信每位读者通过解读会获得自己所需的原来如此。
我与鲁虹相识多年,他的学识与率真在多样化的现实中交融,遇谈锋正健时如灵光一现,但有时又欲语突止,并不张口就来,反让听者如鲠在喉,他只是看着你笑,你懂的。这何尝不是策展中有期待乐趣的互动手法?
我们的历史社会和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人与事,正在经由像鲁虹这样有责任感的策展人、批评家们用视觉图像的方式动情地诉说着,记载着。这些也给未来幸运的策展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养分。
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是一种理想的学术品质。我猜想鲁虹一定不太喜欢看魔术表演,那本身就是假的。我记起了他在与艺术家作者以真诚亲和的交谈姿态中直视对方的目光,诱逼你不得不讲出作品背后的故事,他知道——那些才是真的。
(文/徐勇民,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澳门城市大学博导,来源:江南墨堡)
《策展之道——艺术展览的策划与执行研究》鲁虹-著
目录
序/吕澎
那些才是真的(代序)/徐勇民
自序
第一章策展人必须了解的专业知识
第一节策展是学术研究的延伸
第二节做好“田野调查”的工作
第三节策展工作应该系列化与长期化
第四节关于回顾性展览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