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5·19中国旅游日”丨丁再献集东夷骨刻文字赋诗一首为记

“5·19中国旅游日”丨丁再献集东夷骨刻文字赋诗一首为记
2024-05-19 14:37:0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旅游佳日拟楹联,笔妙生花似有缘。

墨海泛舟寻趣意,千年古迹梦魂牵。

巩天琮

2024年5月17日


近日,著名学者、作家、诗人、国家一级书法家、资深文旅专家、东夷骨刻文字破译者、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丁再献先生为庆祝第十四个中国旅游日,集东夷骨刻文字赋诗一首为记。

巩天琮先生读后发表了感想、巩先生文章如下:

“中国旅游日”设立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11月,浙江省宁海县以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了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设为“中国旅游日”的倡议。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丁先生,他与中国旅游日的缘源,可以追溯到他对中华文化的深厚热爱和执着追求。丁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资深文旅专家,更是一位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学者。他对东夷文化骨刻文字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源泉。

丁先生与中国旅游日的缘源,还体现在他对旅游业的独特见解和贡献上。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书法作品来宣传和推广中国的旅游文化。

2013年4月,丁先生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的专访时,他用东夷骨刻文为中国旅游报书写了“中国旅游日”的字样。丁先生的这一作品现存于徐霞客博物馆,成为了“中国旅游日”的珍贵纪念品。当年5月15日由中国旅游报记者赵书军在《中国旅游报》第三版刊发了对丁先生的专访《历史悠久的“旅”与“游”》。这篇关于东夷文化骨刻文字的专访,专门解读了“旅”与“游”,整版刊发后,引起了重大的反响。中国旅游日当天,全国四星级旅游酒店和各大公共场所全部摆放了5月15日的中国旅游报。当年又适逢中国旅游日庆祝活动主会场在三门峡市举行,参加中国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代表全部读到了这篇报道,可以说着实火了一把。

另据了解,丁再献先生还是中国旅游报报头的集字者,他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为中国旅游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2015年,国家旅游局决定将中国旅游报报头更换为毛泽东体。面对这一挑战,丁再献先生没有退缩,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丁再献先生用五天时间寻找毛泽东同志各个时期不同书写特点的字,并最终成功集成了六幅毛泽东体“中国旅游报”供领导选用。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最终被选中的毛体,一直使用至今。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丁再献先生的才华和努力,也为中国旅游报的报头增添了新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意义。

“中国旅游日”的设立,不仅是对徐霞客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中国旅游文化的推广。

今年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这是一个属于全中国人民的节日,是一个展示中国美丽风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日子。为纪念和庆祝这一节日的到来,丁先生,这位当代的书法大家,以其独特的骨刻文书法风格,赋予了文字以生命,他挥毫泼墨,创作出“宣传中国旅游日,共享万民载舞时”的对联。

丁先生的这副对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份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欢腾。它不仅是对中国旅游日的宣传,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期盼。

丁先生的骨刻文书法,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律,仿佛是历史的回声,在纸上跳跃。他的书法作品,不仅让人欣赏到了文字的美,更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我观察发现,丁先生2013版“中国旅游日”中的“旅字为三个人排着队向左方行走,后面为旗帜。而今天对联中的“旅”字前为旗帜,后为三个人,两者写法不一样。原来,古代汉语专家、大哥丁再斌认为:旗帜在前、三人在后的表达方式更接近甲骨文和金文及小篆的结构,因此就有了现在的写法。同时,在这副对联中,丁先生巧妙地运用了骨刻文的特点,将“宣传中国旅游日”与“共享万民载舞时”两句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读着这副对联,我仿佛看到了那辽阔的土地,那蜿蜒的河流,那巍峨的山脉,那古老的村落,那繁华的城市。我仿佛听到了那欢腾的歌声,那欢快的舞蹈,那热闹的场景,那宁静的田野。这一切,都是中国的,都是我们的骄傲。

丁先生的这副对联,不仅是对中国旅游日的赞美,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赞美。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可以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旅游日,是一个展示中国的窗口,也是一个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个日子里,我想说,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去感受那份属于我们的美丽和骄傲。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一起载歌载舞,一起迎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文/巩天宗 写于甲辰四月初九)

(来源: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

艺术家简介

丁再献骨刻文清明节撰联丨先世求生传福祉,后人祭祖守初心

丁再献,字章甫,号北海,1952年2月出生,山东沂南人。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诗词、书法,后受教于孙轶青、欧阳中石、蒋维崧、魏启后诸先生。2010年开始接触“骨刻文”,很快沉迷其中,并与其擅长的东夷文化、书法创作相结合,开始了艰辛的学习与破译工作,终成大观。

现为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骨刻文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诗词、摄影、书法作品集《山水平仄》等,与女儿丁蕾合著有《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

作者简介

天琮,本名巩天宗,书法家、原山东省商业厅综合处处长,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丁再献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