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数字时代的文化建设”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成功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邬书林,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阎晓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张金宁,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付俊海等国家、省、市政府文旅部门领导,以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向勇,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傅才武,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锋,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系主任、教授单世联,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姚伟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承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社长、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刘国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赵成国,中国海洋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马树华,中国海洋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董志文,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处长、教授董跃,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刘佳等高校及文化单位的专家学者20余人出席会议。研讨会第一场主题报告由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卜键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受邀参加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潘鲁生围绕研讨会主题,以“建设中华艺术语料库是时代的课题”为题展开论述。首先,他提出数字化浪潮下,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现代化转型时期相比,传统文化艺术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文化的内生动力。随后,他从中华语料库建设的必要性,中华语料库的构成要素,中华语料库的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潘鲁生认为,以中华文化艺术为出发点,构建高质量“中华艺术语料库”势在必行。中华艺术语料库是文化权益的阵地,如果缺乏自身的语料库将意味着新的文化的“同质化”或“被西方化”。同时,建设中华艺术语料库,有助于避免人工智能创作的相关版权和伦理问题。在“通用人工智能”以及“垂直领域的特色模型”应用层面,建设中华艺术语料库具有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建设中华艺术语料库,也将是丰富人工智能时代全球语料库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潘鲁生指出,把握中华语料库的构成要素,既要做好不同历史时期语汇形式的梳理开发,也要关注从具体文化形态到精神层面的深化和提升。中华艺术语料库的数据源是多元的,主要通用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展开应用。在构成上,有形式因素,也要有内涵因素,做到“形神兼备”。
潘鲁生指出,中华艺术语料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华艺术语料库将促进语言的自动理解、自动生成和自动转换。在机器翻译领域,中华艺术语料库将促进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在教育领域,中华艺术语料库可辅助深化教学情境,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设计领域,中华艺术语料库有助于打造人工智能生成时代的中国设计风格。在文化传播领域,中华艺术语料库将丰富数字时代的传播内容和文化内涵。
潘鲁生提出,中华艺术语料库的建设,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传播中华美学精神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为传统文化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包括纠正文化语料对齐问题,构建文化差异语境下的话语权,以及增进国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来源:潘鲁生民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