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站在第三个十年的中间点:艺术的工作就是“转化”——雕塑家郅敏个展“等待”在京开幕

站在第三个十年的中间点:艺术的工作就是“转化”——雕塑家郅敏个展“等待”在京开幕
2024-07-23 16:11:2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7月14日,雕塑家郅敏的个展“等待”在北京凯旋画廊开幕,他将这次个展视为第三个十年创作计划的“期中小结”——呈现艺术家二十多年艺术生涯里的代表作,尤其是他标志性的“模件”艺术语言的形成、发展与成果的梳理。此外,这次小结,也意味着郅敏新创作阶段的开端。

艺术的工作是“转化”

无论是画画还是写作,在外界的印象里,郅敏的双手与大脑总是处于激情澎湃的状态。艺术家的好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刘成纪在文章里用6个字形容郅敏:雄赳赳,气昂昂。郅敏对雕塑艺术的不懈探索与工作热情,总是令周围的人印象深刻。

图片

艺术家郅敏

就像评论界已达成的某种共识,刘成纪也同样直观感受到郅敏雕塑的观念性特征,某种意义上,正是其雕塑中“思想观念的前置性及其对雕塑主题和造型的规约,使其与传统基于心灵或情感的艺术表现论判然有别,同时也使其雕塑具有了将抽象的个人精神之思不断物化的里程碑意义。”

图片

郅敏《河图洛书-天象》

陶瓷、金属 250x250x60cm 2014-2016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

郅敏《天象四神-朱雀》

陶瓷、金属 620×150×220cm 2017

2004年至2008年创作的“双生”系列,艺术家开始借用“对仗”这一传统美学概念,这预示着郅敏开始在有意无意间,初涉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资源;2011年的“河图洛书”系列与2013年的“天象四神”系列,进一步挖掘中国天文、神话、哲学与文化精神内核,为中国特有时空哲学观赋以物态;再到艺术家展开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直奔向中国宇宙观,即所谓“天地观”的原初之点的“鸿蒙”系列。

图片

《二十四节气-小雪》

汉白玉 60×28×24cm 2021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

《二十四节气-冬至》

山西黑大理石 120×27×25cm 2021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

《二十四节气-白露》

镜面不锈钢 120×100×80cm 2021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直至2015年前后开始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经由材料、形式和艺术语言等诸多丰富的层面,将中国文化中高度精神性、抽象性的时间概念,转化为观念性的当代雕塑实践。郅敏层层深入,将雕塑语言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地心”,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中,开掘出新的创造力。

郅敏偏爱用思考引领实践,直觉固然重要,但他并不依赖。这大概也是雕塑媒介的特性所决定的。雕塑家的工作究竟是什么?用什么样的艺术方法来“物化”精神?“选择”和理解某种精神,背后的思考路径又是什么?

图片

《历史的颜色3-8》

陶瓷 110x55cm 2021

图片

《历史的颜色11》

陶瓷 41x55cm 2021

图片

图片

《历史的颜色1》

陶瓷 220x55cm 2021

从1997年开始雕塑创作,27年里,郅敏清晰地将自己来时的路,以十年为期,分为三个创作阶段。他本人分享本次个展的举办动机:“这次的个展计划,是想在我人生第三个艺术生涯的中间阶段做一次展览,算是一次小结和梳理。”

这也是郅敏首次进入当代艺术画廊系统举办个展,展出作品均来自2022年壹美美术馆个展“点”,以及2023年湖北美术馆个展“时间的温度”。从美术馆到画廊,在旧作中找到新意思,这不仅仅是改变布展方式这么简单,艺术家长久以来的思考在每一次展览实践中不断深化。

图片

图片

2022年北京壹美美术馆个展“点”

图片

图片

2023年湖北美术馆个展“时间的温度”

在郅敏看来,从2011年到2024年,十余年来他完成了“天上”系列,例如“河图洛书”“天象四神”,试图处理中国人称之为“天地观”的宇宙观念。在本次展览中呈现的“二十四节气”,进一步显示出他对中国文化里时间概念的理解与阐释,即“物化”东方的时空观念。从早期的具象创作,到拥有自己标志性的“模块化”创作方法,郅敏在摸索与思考中,走过了一条深思熟虑的路。

“我从哪里来?”

艺术家把1997年至2007年,视为自己艺术生涯里的第一个阶段。2007年郅敏研究生毕业,2005年公派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深造的经历,让他对业已开启且取得一定成绩的雕塑创作,陷入了冷静的思考期。

纽约之行是郅敏思考的分水岭。初到美国,语言当然是障碍,但更大的障碍是文化。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创作方法,都与国内大相径庭。他记得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布什教授,向他提出友善但十分尖锐的问题:“你的技术很好,可是你还没有找到你自己的方法,你还没有找到你自己。”

图片

《石色成山》

矿石粉尺寸可变2023

湖北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

《1031》

陶瓷装置、影像、行为410×120×150cm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不同文化带来的落差与参差,迫使郅敏开始追问:“我从哪里来?”

回国后,郅敏暂停创作,顺着自己的文化与师承线索,用阅读、思考和书写,开启他的雕塑研究。“我一路追溯到中国第一代留法雕塑家,后来我到法国,观察欧洲的艺术教育如何培养人才,研究他们的知识系统等。我想去了解他们面对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

图片

《双子星》

陶瓷、铜135x57cm2021

在不同文化间穿梭,带来了启发与思考,他发现同样的困惑与共鸣也发生在安尼施·卡普尔等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身上。在寻找文化差异与解决路径的过程中,愈发坚定了郅敏从自身文化视角出发的创作方向。

“文明是共通的,这一点我认为也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中国语境里称为‘大同社会’,我想自己还是应当去做中国人能做的东西。”郅敏说。

图片

图片

郅敏在工作室创作

2011年郅敏赴法国研习雕塑,这次回国,他感到自己的思想准备工作已完成。从这一年起,他真正从具象语言,有意识地转向抽象性语言,工作方法和艺术语言的确立也正式拉开序幕。

文化差异、观念差异体现在艺术中,意味着创作路径与办法的本质性不同。对此,郅敏的体会十分强烈:“欧洲文化更像征服,体现在雕塑里,是一定要把石头打成肉体的温度。东方文化其实是商量,这种态度也渗入到我们如何对待每一块石头。”

图片

《水星》

陶瓷 直径102cm 2021

图片

《月球》

陶瓷 直径102cm 2021

比如中国特有的“俏色”工艺,本科学习陶瓷专业的郅敏,在经历广泛的游历与思考之后,重新理解了民间艺术中蕴藏的高级智慧。“珍视自然与真实的美,没有高低贵贱,和自然商量着来。”这让他重新审视陶瓷这种传统材料,重新审视和研究其中蕴含的巨大的创造力潜能。

如果说,郅敏在去法国之前创作的“双生”系列,仍是在潜意识中运用了中国文化要素,尤其“天地大熔炉”的概念,抒发他对雕塑艺术和陶瓷这种特殊材料的理解。那么,进入“河图洛书”系列与2013年的“天象四神”系列期间,思想和观念层面翻天覆地的改变真正发生了。

图片

《二十四节气-惊蛰》

陶瓷、金属200x200x310cm2021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

《大暑》

陶瓷、金属 120x40x70cm、20x60x40cm 2021

从“河图洛书”开始,如批评家盛葳所说,郅敏的作品开始真正具备了方法论,具体表现为“青龙”中的结晶体,“玄武”中的鳞片等,艺术家将整体中局部的个体得到抽象化,并在一个复杂的组合系统中,可以相对自由地重组为全新的形象,成为一种方法、一种思想。

也是偶然机会,郅敏从著名汉学家雷德侯的著作《万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参悟。雷德侯谈及“永字八法”和“模件”与“规模化生产”作为中国艺术本质和生产属性,极大启发了郅敏,推动他思考新的创作方法。

图片

《二十四节气-立春》

陶瓷、金属 45x45x120cm 2021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

《二十四节气-立春》局部

在“二十四节气”系列中,具体与宏观,局部与整体的对比,展示出“模件”化结构的无限可能,它既能满足雕塑家对具体、微小事物的追求,也能满足宏大创作的可能。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形容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论为“无穷尽”:“瓷片就是一个个基本点,它们建构郅敏作品的同时,也在塑造郅敏自己的小宇宙。这不仅是艺术家的野心,也是艺术家的权力。”

陶瓷的“宇宙意识”

就这样,郅敏在他的第二个十年阶段里,寻求个人语言的突破,同时寻找自身文化的起点:“很多东西,再晚也会到来,包括个人艺术语言的发展。更厉害的艺术家,甚至能创造新的语法,去影响别人的语言,比如杜尚。”

目前,郅敏站在他第三个十年里的中间点,他希望用这一阶段的时间追溯源头,追溯陶瓷的源头、宇宙的源头。以陶瓷的“烧造”这一特性为线索,艺术家希望追根溯源,回到宇宙大爆炸的巨大能量转换中,形成宇宙、地球乃至全部人类的起点。

图片

《非线性叙事》

金属、陶瓷、纤维256x87x10cm2021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图片

《不均匀的宇宙》

陶瓷、金属直径88cm2021

北京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宇宙规律亦是无穷尽,陶瓷与宇宙的起点同样都事关燃烧,都是在能量转化的作用下,演变出了无数可能。通过回归原理,或许能再次找到创作与思考的规律和方法,这是郅敏溯源过程里的一个小目标。

郅敏从陶瓷中看到了物质能量转换的本质,“燃烧”既是瓷这种材料的起点,也是生命的起点,带着这种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洞察,在观念与形式层面,艺术家的“宇宙意识”深入了《立表测影》《不均匀的宇宙》等“宇宙”系列作品。

图片

《立表测影》在湖北美术馆展出

图片

《立表测影》在北京壹美美术馆展出

在“大千”系列中,艺术家则是以滴画法与极尽陶瓷的各种色彩,将瓷与世界的神秘起源关联起来,如佛教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同样存在于这点滴之间蕴含的基本宇宙法则里。“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越是进入新的技术时代,越需要我们回到源头,回到本能和情感。”

图片

《大千系列2》

陶瓷 170x160cm 2021

图片

《大千系列1》

陶瓷 170x160cm 2021

接下来,郅敏将筹备展开第二个系列“世间”。有趣的是,在下一个阶段,他或许将从抽象再次回归具象。“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获得了表达的自由,现在也许可以再返回来做‘世间’系列,在这些富有文化意味的符号里,寻找新的表达的可能。”

郅敏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黄豆就像自然,豆腐就像艺术,所以炒黄豆和煮黄豆都不行,太简单。艺术家的工作需要转化。做成豆腐后,切丝还是切块,才真正自由了。”

图片

(来源:艺术栗子)

艺术家简介

陶瓷与时令的璀璨结晶——郅敏 ·《二十四节气》系列雕塑

郅敏,1975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研究与创作、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公共艺术研究与创作。2022年,作品《二十四节气——立秋》荣获意大利第39届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雕塑类金奖。2020年,作品《鸿蒙》荣获第8届“明天雕塑奖”金奖及年度大奖。作品《舟》荣获北京冬奥组委主办的“2022北京冬奥会国际公共艺术大赛优秀奖”并成为七件落地作品之一。作品《天象四神-青龙》荣获“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高岭奖铜奖,作品《河图洛书——出水的龙马》获文化部“丝绸之路”特别荣誉奖。主持多项全国性大型展览,参加各类学术展览七十余次。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法国巴黎文化中心、北京壹美美术馆等重要学术机构举办过10次个人展览。已出版《发光体——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无穷尽的创作方法论》等7部专著,主持多项核心期刊的学术专栏,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主持专栏共计100余篇。

(责任编辑:董硕)
关键词:郅敏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