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从美术视觉文化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参与大众篆刻推广普及的感受,他指出:大众篆刻推广普及巳有二十多年了,随着新理念的广泛传播,突出展现了时代主题;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使大众篆刻更广泛地进入社会各领域;成果推广上拥有新意,大众篆刻的丰硕成果,印记了这个时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壮丽画卷。《大众篆刻十八讲》的出版在篆刻领域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他认为:大众篆刻是时代的产物,重要价值是与时代同行,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篆刻作为美的载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更多的角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拓宽美育的渠道和方法;创新赋予文艺生命,也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焦扬分享了学校推广普及大众篆刻的经验和做法,通过邀请知名篆刻家,将篆刻艺术列入第一课堂;积极搭建师生篆刻艺术爱好者的交流平台,通过书院不断加强美育教学空间建设,为篆刻教育日常化活动提供保障;充分发挥篆刻艺术的美育思政功能,将篆刻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史教育。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骆芃芃表示:中国篆刻从3000多年前的实用印章,发展到明清时期的篆刻艺术,所经历的一次又一次蜕变和发展,都是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准则。大众篆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风貌,篆刻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种守正创新的艺术形式,大众篆刻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篆刻艺术提供了创新方式和有效路径,在不断地为篆刻艺术专业队伍培养和输送人才方面,起到了尤为积极的作用。